暴力带着无辜的白丝带在世界上行凶,罪恶潜藏在每个看似平静的灵魂深处撕咬,上帝已分不清左右手。
在接受媒体关于获奖影片《白丝带》的访问时,迈克尔·哈内克的回答如下:
——暴力和罪恶的主题是意味着你的作品风格的回归吗?
——在我所有的电影中我都在试图探索这些主题。在如今的社会里,暴力这个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至于罪恶,因为我是在一个同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环境下长大的,因而这是一个无处不在的课题。你根本就没有必要先成为坏人才会有罪恶感:这已经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没看过他的钢琴教师,但《隐藏摄像机》那一抹脖子洒出的血让我惊艳,记得曾说过,《隐藏摄像机》中那些录像还有图画应该是对主角内心深处痛楚记忆的暗示,而它反过来引导了注定结果的发生。被掩盖的内心深处的记忆总有一天会以某种形式出现,抽丝剥茧,一步步的引导走向那条早已设定好的路。就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摆布着,看不到也逃不出,这只手属于导演或者属于上帝或者属于自己的内心。
《白丝带》中哈内克再一次用冷峻的摄像机直击罪恶深处,他具有如此强大的洞悉力,用冰冷的手术刀切入人性的深处,让人寒颤。这种冷静平白的风格让我想起了布列松,巴赫,弥漫着有着厚重的宗教空气,而这种宗教却是中世纪时压抑人性的无条件服从式,强力的使人喘不过气,而且毫无感情。在这种的厚重的气氛下,增加了暴力的冷酷无情。
故事发生的一战前夕的德国,一个安静却不平静的小村庄,它处在无形的重压之下,宁静仿佛是要突出的气氛,而它则突出了罪恶的无声无息,如暗涌般潜行在每个人的脚底下。这里的每个人大都不会笑,他们自然的保持着严肃的面孔,那仿佛一种敬畏,是对专制,是对无形的上帝。乡村教师作为讲述者和他喜欢的姑娘,是外村人,因而仿佛置身之外,会笑,会哭,在这墓地般沉寂的村子里还保留着人性的真感情。村庄的主人其实是伯爵和牧师,就像当时走到尽头的欧洲统治阶层国王和教皇一样,用宗教用土地权统治着这个村庄,摧残、压抑人性。
暴力给压抑下的愤怒一个宣泄的出口。这里每个人严肃的表情下更多的是不满与愤怒,而这些愤怒的发泄将诉诸于暴力,甚至连医生幼小的儿子,得知母亲死去的消息后会生气的把盘子打倒在地。神父是愤怒的,对不守规矩的孩子;医生是愤怒的,嫉恨妻子的死,不满足于寡妇苍老的面孔;男爵是愤怒的,对妻子的离开;农夫是愤怒的,对于妻子无缘无故地死在田里;寡妇是愤怒的,对医生的对待自己态度;孩子们是最愤怒的,他们压抑着对体罚怒气。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犯罪事件,绊倒骑马的医生,死在田里的农妇,对男爵的儿子施虐,刺瞎寡妇的儿子,收获会上破坏男爵园里卷心菜,而后随之而来的是康复后的医生和寡妇做爱吵架,上吊自杀的失业农夫,离去的男爵一家。暴力与愤怒如巨大的搅拌机搅动着这个不再宁静的村子,这压抑已久的发泄。
弱者发泄愤怒方式是伤害更弱小的,那是一种残忍,暴戾,冷血,挑衅的方式。小男孩站在高高的独木上行走,面对上帝的神圣,以生命为赌注检验是否被上帝抛弃。他自身的生命与上帝比起来很弱小,对自己的生命施暴,表达对上帝的抗议。克拉克(我唯一记住的名字)剪刀刺向了笼中的小鸟,而她也是那个被刺伤的笼中鸟,剪刀与刺死的鸟组成十字架状摆在神父的桌上,用死亡对抗暴力的权力。
上帝的右手。这一系列犯罪事件看起来是一场用邪恶的手段对罪恶进行的报复。那张纸条写着“替父母洗罪”,而受害者的父母,医生,寡妇,男爵,他们似乎暗地里进行着肮脏的勾当,医生与寡妇的勾当,医生把手术刀插入女儿的下体,男爵垄断着村子的土地,这些是根源。这些报复行为,联系到巴以,阿富汗,伊拉克不断自杀炸弹,仇恨,报复,暴力,这是暴力恶性的循环。哈内克谈到了“上帝的右手”,在基督教的肖像学中,基督就被认为是:“上帝的右手”。通常就代表着“正直与公正”。左手却通常被代表“迂回与狡黠”。泰戈尔曾说过:“上帝的右手是慈爱的,但是他的左手却是可怕的。”然而通过暴力捍卫正义实施惩罚时,受害者变成了施暴者,施暴者变成了受害者,上帝的已经分不清他的左右手。
白丝带掩盖下的恶。这一系列事件的凶手,讲述者的怀疑对象是牧师的孩子们。如果这是事实,那孩子们带着清白的白丝带,纳粹青年们带着民族主义的红袖章,它们作用是一样的,在时刻提醒着自己的团结与正义的同时,也掩盖着弱小与暴力,它们是把弱小的个人力量凝聚成为群体暴力宣泄的引力。它最终引起的会是一种崇拜与信仰:在白丝带下一切都是对的。解掉白丝带,让暴力显现它的本性。
战争把挥舞着镰刀的农民变成了挥舞着镰刀的死神。电影最后没有给出凶手,因为这一切马上陷入了一场更恐怖的暴力——战争。一切真相都掩盖在其中,一切都在其中发泄,它是罪恶的逃匿的之处,它是最暴力的暴力。压抑产生了战争,战争是发泄的最终出口,而凶手又仿佛就是存在着多年的压抑,随着时间一点点的积累,最终达到了承受底线,爆炸出战争这个更强大的凶手。
战争毁灭了一切,拯救了一切,它是毁灭,它是希望。如果理智不能解决了,交给战争,这人类历史的规律和悲剧。
更多电影新闻、影评、影讯,请点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