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马奖的大华语之光:想做总是简单,做好太难

王朝娱乐·作者佚名  2009-11-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金马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对一些人来说,那不过是同一拨人换了不同的领奖台,就连主持人、表演嘉宾都还是那拨人。这样的奖项光内地有好几个,金鸡百花带华表,声势派头一年搞得比一年足;香港有金像奖,另外还要做出一个亚洲电影大奖,对抗东京釜山;那台湾呢,金马浮浮沉沉几十年,面对台北电影节的分庭抗拒,它该何去何从……

作为华语电影圈里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奖项,金马奖引以为傲的地方当然不只是年龄。从单纯台湾地区电影奖项到现在两岸三地电影大联欢,金马奖被迫接受了很多强加在自己身上的命运,任人操纵、偏离方向,再有拨乱反正、重回正轨。由于内地电影奖项政策性太强,暗箱操作太多,内定风波不断,这些电影奖根本不可信也做不大(因此有很多新兴奖项一直在暗中努力),香港电影金像奖立足于做好香港电影,即便回归后港片陷入严重低谷,他们从未想要开放限制令,顶多凑个最佳亚洲电影奖来缓和气氛。只有金马奖起伏波动极大,它先是属于台湾的独角戏,然后是港台两地对抗,最后是“三花聚顶”,各显神通。

对金马奖来说,它也见证了两岸关系从冷战思维走向彼此和解的文化转变过程。紧随金像奖步伐,2007年金马奖还提出了大华语圈电影的概念,只要有华人电影人经手拍摄、采用中文对白的电影,符合申报条件金马奖一概接受,提供参选评比的交流平台。这个方向当然是对的,华语电影确实需要这么一个提供整合的奖项,剩下的只是怎么把这个概念做好——毕竟整个华语电影的中心已经在向大陆转移。

限于迷局,外力合围

李行导演的《汪洋中的一条船》,由秦汉与林凤娇主演

文化对抗的电影标兵

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电影,大陆几乎一片空白,没什么好说的。香港电影还不成气候,只有邵氏兄弟、嘉禾以及粤语片等一些关键名词,台湾电影受到政府支持,反而相当之发达,文化氛围浓厚。从1962年开始,金马奖的获奖名单上出现了李翰祥、胡金铨、李行、白景瑞等优秀导演,可以说金马奖先打好了底子,做到了肯定台湾电影的分内之事。

由于冷战局势的影响,电影是一项强大的输出工具。台湾拍摄了很多带有政治宣传意味的电影,反共色彩浓厚,以此来向广大民众宣传灌输。不过在今天看来,这些作品倒还不至于一无是处,尽管有脸谱化的常规处理,不过那也是一个时期阶段的特殊产物。在政宣片以外,台湾还是出现了很多反映民生、弘扬中华文化的好电影。

1986年,吴宇森《英雄本色》获得了金马奖的肯定

台片为主,香港为辅

进入80年代,香港电影新浪潮出现,港片迎来了发展高峰。要注意到,这个时候的金像奖才刚刚起步,可谓是一桌的粗茶淡饭。相反金马奖调整了一些评奖方法,办得是有声有色,一大批香港电影被拉拢到台湾,港台两地的电影产业联系日趋紧密,新艺城等电影公司频繁参与到台湾电影的制作拍摄当中。当时台湾社会已经出现了意识形态的松动,电影领域不可思议地成为了前沿阵地。

就在台湾新电影起步之前几年,台片虽然水平不高,质量参差不齐,但好歹也是个有声望的奖项。商业类型片百花齐放,民众对于国片也有较大信心,再有港片外片的引入,话题讨论相当活跃。

台湾新电影一起来,金马奖就出现了相应的调整变化。1983年《小毕的故事》获奖,之后《老莫的第二个春天》、《我这样过了我一生》、《恐怖分子》、《稻草人》相继获奖,新电影的强势不仅垄断了这几年的最佳影片,还带给一批导演良好影响。比如王童在1980年还在拍文革反思片《假如我是真的》,后面他马上拍摄了《看海的日子》等电影,很快就进入了创作的巅峰时期。这一时期,香港电影往往分得一些导演和表演奖项,大家热热闹闹,和和气气,看上去还真不错。

然而新电影昙花一现、短命夭折,香港电影逐渐在1987年后迎头赶上,迈入了鼎盛期的黄金十年。然而纵观整个80年代,台湾电影无疑还是占据了主导地位,属于那种你一看就明白这是一个在台湾地区评选的电影奖项。

姜文执导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在第46届金马奖上一举拿下优等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主角、最佳音效五项大奖。

港台制衡,步步失守

进入90年代,台湾电影大崩盘,主要表现在电影产量严重下降,无法保障相应的数量制作,更不用谈质量了。再有年轻电影人贪图捷径,人人争做艺术电影,带坏了整个思路。回顾这个致命时期,其实很多方面都有问题(像台湾当局急于拿电影当尖刀,而国际上拿奖就是一个好方法),绝不可能是电影人的浮躁心态让台湾电影万劫不复。金马奖是台湾电影兴衰的直观反映,因此执牛耳的台湾电影越来越少,质量堪忧。

这中间,我们看到了《阳光灿烂的日子》、《天浴》等“类大陆电影”的出现,有些还带有禁片色彩。对金马奖而言,这是一个发出耀眼强光的信号,一场巨大的变革正在酝酿,它在调整动作以求自保,不被时代淘汰。引入这些电影并没有办法改变香港电影全胜的局面,如果90年代前半段还有一定程度的掩饰话,到了90年代后半段,台湾电影真是连遮羞布都没有了,内忧外患的金马奖也没有必要自欺欺人。

但可以看到,金马奖完全是在内部崩溃,外力压迫的情况下“引狼入室”的。后来证明,这样被动的举措至少延长了这个奖项的生命时间,香港电影和大陆电影被借来添油,如果金马奖固步自封,他们的灯火早已熄灭。

2004年,金马奖最佳影片颁给了《可可西里》

完全开放,天下一家

过了2000年,台湾方面终于完全解除了封禁,大陆电影可以完全参与到金马奖当中。这些电影也可以在台湾的院线里面看到,并且一年比一年还多,尽管说回来,它们就跟台片一样的不大有市场。一直到最近两年,金马奖成了这种局面的最好反映,大陆演员大方登场,而陈可辛的一些感言也引发了民意反弹。人们都在纳闷,这个金马奖怎么成了今天这副模样。与此同时,金像奖繁华落尽,相似的命运、不解的谜题。

随着内地市场不断做大,在香港拍烂片的王晶、在台湾拍烂片的朱延平都重新找到了物尽其用的地方,只因内地市场实在太大,完全有消化各种烂片的空间。内地不断强大,金马奖不可能没有表示,否则它也失去了自身的定位特点。

然而金马奖也有悲惨宿命,它总要受到政治干扰的影响。这只开不见的手左右了很多事情,现在问题不在于台湾这边不收,而是对岸那边不放,具体原由无从得知,但肯定是不大见得了人的,想要个清清白白是难事。正因这些保守势力的存在,华语电影难以实在真正的大融合。可能在大陆方面看来,这种张灯结彩、大鸣大放的事情由他们来做才最合适不过。金马奖偏安东南一隅,怎能公然标榜华语核心,这简直是不可思议,无法接受。

周星驰凭《功夫》一片拿到了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金马奖的美丽与哀愁

华语电影的努力方向

当华语电影这个名词出现,与它对应的一词无疑是外片。对韩国人来说,外片就是好莱坞。对日本人来说,外片无所谓。对印度人来说,外片不存在。对内地、香港和台湾的观众来说,外片是洪水猛兽,迷信好莱坞的比比皆是。提华语电影就是立好基础,做大自己,跟外片一拼高下。用侯孝贤的话来说,用华语片打进北美市场(比如“申奥”),前提则是你的华语片已经能被本土观众接受了,否则无从谈起。

外片跟华语片的关系真是不能调和么?以台湾的形势来看,弱小的岛屿确实不足以抵挡外片的进军,更何况台湾跟美国本来就有着千丝万缕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再有香港电影一度不惧怕好莱坞,现在也是放任自由竞争,只是观众不爱回到电影院而已。内地观众迫切需要看到更多的外片,只是碍于准入门槛,干着急。可以看到赴美的香港导演大多铩羽而归,能像李安那么成功的简直是百年一遇,华语片终于要从自身做起,寄希望于好莱坞回头来帮你、救你,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台湾有底蕴,香港有人马,内地有市场,华语圈有数量无比庞大的观众人数。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华语电影的前景都是美好无比。若以金马奖的姿态来看,它更希望确立一种艺术带动电影工业的评价体系,但艺术绝对不和别人产生冲突。对香港来说,卖座意味着大家开工有饭吃,它总是希望工业复苏,带动整体发展,王家卫的奇葩不就是这样开出来的?

近些年的金马奖,从《功夫》、《父子》、《色戒》到《投名状》,初看金马奖的评判标准似乎有了一定动摇,不过还没有丧失底线,有个东西一直还在。《功夫》是香港电影产业的力量整合,同时致敬过去;《父子》是谭家明拍大马,当年的前卫导演现在依然艺术;《色戒》是李安引爆的话题炸弹,牵涉到多方合作;《投名状》就是合拍片的胜利,陈可辛早就脱离了北望神州的翘首姿态。如果从做大华语电影这个问题来看,去年就一定要给《投名状》而不是《海角七号》,给《海角七号》只会加深人们对金马奖的成见,袒护家里人,完全不给外人面子,但真给《海角七号》真是天理难容么?我看未必。这就是金马奖的暗示,它需要把华语电影这个概念举列出来,给陈可辛这种冲锋勇士一个正面鼓励和积极回应。

去年的金马大赢家《海角七号》

被边缘的地域,何以再起?

金马奖面对的最大难题倒不是评奖本身,如果每一年它都能拿到最优秀的华语电影,那么它的任务确实完成,完成不了的最大可能是别人不理它,美好设想成了无米之炊。既然台湾市场可有可无,为什么它还需要负载一个风向标意义的华语电影奖项,这本身不是一个讽刺么?在大陆这边看来,金马奖的现实难题就在这里。你端不出好菜,别人根本没必要理你。再者南部的台湾人终究要急了,为什么这个舞台全部是“外来人”,贴钱干蠢事不就这样。近二十年,台湾完全走向了民主化,然而无论从经济还是文化上来说,它都不断被边缘化,只因大陆这个腹地太深,吸引力太过惊人,台湾想要逃脱不被卷入其中,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就如去年在国台办的主导下,海角登陆内地,人们会惊讶原来两岸的电影都可以这样同步,但实际上还是慢了大半年,未来有一天,如果两岸电影真的同步呢?向心力在哪一边,大家都非常清楚。

台湾市场只能消费掉固定的一类电影,相反这些电影能在大陆取得成就,这些电影反而跟台湾是无缘的。金马奖也有基本规定,它做不到隔空取物,胡乱发奖。那么这就意味着金马奖的入选范围始终有所欠缺,进一步的致命影响就是它无法真正行使到华语电影评选之实。还好短期内大陆奖项也没有希望,大家只是五十步笑百步,金马奖的实际困难没有得到真正解决。

这些年来,金马奖的掌勺人换了又换,本土老将派如王童、电影节强人焦雄屏,一直到现在大师级的侯孝贤,金马奖想尽法子、用不同的人选来搭出一座高楼,只是东拆西补,它好像太缺乏耐性了。戛纳、威尼斯能做出特色,原因是多年来始终由一个人把持,你骂他也好损他也罢,人家就是坚定不动摇。金马奖的口径小,可至少总要有个起码的方向,否则如何服众。焦雄屏要把力量往国际友人上使,侯孝贤频繁走动跑大陆,而十年前的金马奖还真不是这样,就这点来看,金马奖太毛躁了点,完全是几十年历史里面的左右摇摆,没有定力。如果按照侯孝贤这个方向努力下去,也许出路就在前方。

因此,在今年入围项目上面,金马奖似乎做得不够彻底,没敢亮出清一色的新面孔,比如蔡明亮的存在就是一种妥协。相反罗卓瑶的存在又是一种借力打力,她可以不拿任何奖,但她的澳洲身份有够特殊,影片也恰好是合拍片。不过金马奖敢于推举管虎等人,那真是有气度,也许在别人看来这是牺牲关注的自毁举动,然而这个奖项真的很有魄力。另外能从很多地方看出金马奖的与众不同,比如它的两层过审、缩小入围数目,这些都是对一些奖项的严格考验。有人说这几年的金马奖越来越没意思,那大概只是因为华语电影的意思不大吧?至于错失《天水围的日与夜》,那还真是有理说不清了。只能说想做总是简单,做好太难,尽善尽美,那就完全是一种理想化的存在。分奖势必会有不均,金马奖要做的,只是把这个圈场圆得好一点再大一点。别让里面的马跑了,还要让外面的好马进来。文/木卫二

腾讯娱乐独家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