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有个寓言故事,叫“画蛇添足”。这个故事是说,在人多酒少不够分的情况下,有人提议每人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就把酒喝了。第一个画好的人端起了酒壶,一看别人还没画完,便得意地说:“我还能给它添几只脚呢!”谁知这蛇足还没添完,酒壶却被另一个画完蛇的人夺走了,并且那人还振振有词:“蛇本来就没有脚,你凭什么硬给添上?”结果,那画蛇添足的人弄巧成拙,竟连一口酒也没喝上。
实际上,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蛇是有脚的,后来在进化过程中,脚逐渐退化消失了。因而,我们今天看到的蛇,几乎都是没有脚的。在蟒蛇等蛇的肛门两侧,还留有一对棒状的后肢遗痕,这就充分证明蛇原来是有脚的。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没有脚的蛇又是怎样爬行的呢?要知道,蛇的整个身体都是运动器官。蛇身虽长,但很灵活,这是因为它的脊椎骨有100~400块,而哺乳动物一般只有16块左右。更重要的是,蛇脊椎骨之间的连接方式与众不同,相邻脊椎骨可以上下、左右弯曲。
你见过坦克和履带拖拉机吧,它们都是靠腹部那些滚动着的履带,威武雄壮地向前推进的。坦克的祖师爷正是蛇。你看,蛇的腹部有许多宽大的鳞片,这不正是坦克行进用的“脚”——履带吗!身体粗大的蛇,如蟒蛇等,往往像坦克那样直线前进。有些蛇在悄悄逼近猎物或通过平坦地面时,也用这种方式运动。蛇没有胸骨,它的肋骨可以前后自由活动。当肋骨上的肌肉收缩时,肋骨就向前移动,带动鳞片前移,但这时只是鳞片动而蛇身不动;紧接着,肋骨上的肌肉放松,鳞片的尖端像脚一样,踩住了粗糙不平的地面或树干等其他物体,靠反作用力把蛇身推向前方。
有时候,蛇是依靠伸缩运动前进的。在休息的时候,有些蛇往往盘绕成“S”形。开始运动时,它们常常先把尾部固定住,头和颈部向前伸展,然后再用颈部“抓住”地面,身体的前面盘旋起来,这时尾部被收缩过去。就这样一伸一缩,蛇便前进了。这种伸缩交替的运动方式,很像手风琴的一张一合,因而有人又把它称为“手风琴伸缩运动”。这种运动方式,特别适宜于蛇在难以展身的羊肠小道上行走。许多鼠蛇也用这种方法爬树,这时它们把树皮中的凹凸不平之处,当作可供利用的通道。
所有的蛇都能婉蜒前进。向前爬行的时候,蛇的前面肌肉先开始收缩,然后以波动方式向后方传去,使蛇弯曲成波浪形。这时,弯曲处的后面与沿途的小石子、草丛等接触,蛇就依靠这些物体的反作用力向前运动。这种运动方式适用于身体细长的蛇。
有些蛇会用蟹步横行。用这种方式行进时,蛇怦然成了横行将军——螃蟹的架势。运动时,蛇头、身体尾部以及躯干的一部分接触地面,其余部分都悬空着,其实是做侧向运动。对于生活在沙漠地区的蛇来说,这种运动方式有很大的优越性:蛇向前推进时,沙子被向后推压而堆积起来,这样可以防止蛇的滑动,还能增加向前的推动力。
在人们的印象中,蛇似乎是爬得很快的,所以有“蜈蚣百足,行不如蛇”的说法。其实,大多数蛇每小时只能爬4千米左右,与人步行的速度差不多。当然,也有爬得比较快的,像身体细长的花条蛇,每小时能爬10~15千米。爬得最快的恐怕要算非洲一种叫“曼巴”的毒蛇了,每小时可前进15~24千米。可是它们只能在短时间内快速爬行,不能长时间以这种速度前进。因而即使在路上遇到了这种毒蛇,人也应该是来得及避开的。
人们之所以会感到蛇跑得很快,是由于一刹那间它的爬行速度确实比较快的缘故。加上蛇多半在荆棘和草莽丛中活动,而这些地方人是很难行走的。而且当人发现蛇时,由于恐惧和紧张,行动会变得非常笨拙,可是蛇却正好发挥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在斜坡上,它能顺势往下滑,使人感到它果真迅疾如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