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航天白皮书:五年内实现航天员出舱和绕月探测

王朝娱乐·作者佚名  2009-01-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早报记者 吴玉蓉 发自北京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昨日在北京发布《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继2000年11月22日首次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后,发表的第二版关于中国航天活动的白皮书。“经过50年的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已跻身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技术更成熟可靠,中国航天可能也会开展太空旅游。

“我们要卖双程票”

孙来燕说,太空旅游是一个很有创意的项目,外国已经有游客在花费2000万美元后遨游了太空。应该说航天业是一个大的产业,同时还能产生出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新的变化。但是,要把人送上太空,包括一般的游客,首先是要保证安全性,要保证送上去,但是不能让他回不来,还要让他安全回来,所以要卖双程票。

孙来燕说,目前中国的载人航天还是实验阶段,随着将来的发展,世界的航空活动发展是有规律的,中国的航天发展也会遵循这个规律。孙来燕表示,将来中国不仅要送女宇航员上太空,还要把一些科学家、哲学家送上太空,也许有一天我们的新闻记者也会被送到太空。他笑称:“你们不妨到我这儿早点登记。”

2008年对接航天器

“到底是明年发射,还是后年?要根据工程的进展决定。”在回答香港记者有关中国“神七”飞船的问题时,孙来燕说,目前,中国载人工程进展非常顺利,预计是在2008年实现航天器交会对接、宇航员出舱行走。

谈到航天员人选问题,孙来燕说,目前航天员都在接受培训,究竟谁可以入选,往往是在临发射或者之前一段时间决定,“要看谁的状态好。”

另据原中国载人航天应用系统总指挥、中科院空间中心研究员张厚英上月25日透露,2008年“神七”发射时,宇航员人数要上升到3人,有2人会进行出舱的太空行走,这对宇航员的装备有更高的要求,预计“神七”宇航服造价约8000万元人民币。

尚无火星探测计划

伴随着中国航天走向深空探测,中国究竟要“走”多远,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孙来燕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目前尚没有制订自己的火星探测计划。

孙来燕同时承认,“我们的科学家和一些工程师也在地面做一些前期的研究工作,希望通过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开展相关的深空探测活动。”

探月工程是中国航天深空探测的第一步。中国的探月工程实施“绕”“落”“回”发展战略,计划到2007年实现绕月探测。“至于绕月之后,什么时候‘落’,什么时候‘回’,还要根据绕月探测情况来确定。”

未来5年启动“北斗”导航系统

●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的运载火箭,最终实现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4吨。

●启动并实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研制、发射新型极轨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地球资源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初步形成全天候、全天时、多谱段、不同分辨率、稳定运行的对地观测体系,实现对陆地、大气、海洋的立体观测和动态监测。

●统筹发展卫星遥感地面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建立和完善国家级的遥感卫星数据中心,初步实现社会公益服务领域的遥感数据共享,建立卫星环境应用机构和卫星减灾应用机构,形成若干重要业务应用系统。

●研制并发射长寿命、高可靠、大容量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和电视直播卫星,发展卫星直播、宽带多媒体、卫星应急通信、公益性通信广播等技术,积极推进卫星通信广播的商业化进程,扩大产业规模。

●完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系统,启动并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划。

●研制并发射新技术试验卫星,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器件、新设备的空间飞行验证,提高自主研发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与可靠性。●研制并发射“育种”卫星,推进空间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的结合,扩大空间技术在农业科研领域的应用。

●研制空间望远镜、新型返回式科学卫星等卫星,开展空间天文、空间物理、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加强对空间环境与空间碎片的监测能力,初步建立空间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载人航天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进行航天器交会对接试验,开展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的研制等载人航天工程后续工作。

●实现绕月探测,突破月球探测基本技术,研制和发射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后期工作。

●提高航天发射场综合试验能力和效益,进一步优化航天发射场布局,提高航天发射场设施、设备的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

●进一步提高航天测控网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扩大测控覆盖率,具备初步满足深空探测需求的测控能力。

◇解读航天白皮书:“更贴近百姓,更服务百姓”

据新华社电 白皮书有哪些“亮点”?新华社记者为此采访了白皮书起草专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侯深渊和朱毅麟。

[亮点一]

“中国航天进一步走向透明和开放”

专家解读:发表白皮书,本身就是信心的体现,是中国航天进一步走向透明和开放的标志。最近几年,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纷纷调整航天事业发展目标和政策。中国航天究竟怎么办?未来之路怎么走?中国是大国,已经有了航天事业发展规划,应该更加透明,更加开放,适时向世界宣告。

[亮点二]

“‘跨越式发展’是以前没有提过的”

专家解读:通过50年的实践,尤其是近几年的发展,国家进一步认识到航天的作用,对航天事业寄予的希望也更大了。白皮书提到的“跨越式发展”就是以前没有提过的。一句话:更为重视,更有信心,更要发展。

[亮点三]

“这次更强调自主创新”

专家解读:虽然航天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所以,这次更强调自主创新。

[亮点四]

“更贴近百姓,更服务百姓”

专家解读:这句话内涵很丰富。过去,我们搞卫星以试验为主,应用水平较低。今后,要进一步将卫星应用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提高卫星应用效益。一句话,重应用求效益。目前,气象卫星,像“风云”系列已经提供天气预报,切实发挥了作用。今后,越来越多的行业和老百姓将能享受到国产卫星的服务。

[亮点五]

“首次为航天活动的轻重缓急‘排序’”

专家解读:这表明中国政府对航天活动未来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未来,中国航天发展更将以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

[亮点六]

“集中力量实施重大工程,整体跃升”

专家解读:这是航天事业50年的经验体会,也是今后航天发展的主要途径。有了路径,国家将加大航天事业的投入。

◇新闻链接:“神六”和“探月”花费仅10亿元

孙来燕表示,由于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用在航天事业上的经费还是很少的。他介绍,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用了190多亿元人民币;“神舟六号”用了不到10亿元人民币;探月工程,现在的第一期也就是10多亿元人民币。“我知道,明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用于民用航天的预算将近170亿美元。”

孙来燕表示,发展航天事业能够解决现在面临的很多经济、社会问题。比如10月要发射的一颗直播卫星,农村家庭只要装一个小卫星天线就能够收到电视节目,就能解决农村的教育、科普问题。

叫卖月球土地违反国际公约

月球大使馆CEO李捷以“卖月球”而一举成名。但因其做法涉嫌“投机倒把”,北京市工商局宣布对他处以5万元罚款。随后,李捷将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告上法庭。昨天,孙来燕表示,外层空间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有人卖月球上的土地,这种做法我们不赞成,这也违反了国际上的一些公约。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