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讲述民间清明习俗:不只是扫墓祭奠吃冷食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敬重与思念,跨越千年尘世沧桑一如既往地前行,如今已在民间演绎出了五花八门的节日习俗。不知道从何时起,清明节不只是扫墓、祭奠,不只是烧纸、吃冷食,不同地域的人们赋予它丰富的内涵。生活在石家庄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又有过什么样的节日习俗?昨日,读者纷纷和本报联系,讲述丰富多彩的民间清明习俗形式。
北焦张氏 寒食古会背媳妇赛跑
北焦位于省城的西北部。村中张氏一族是张奇逢、张奇征的后人,他们保留了一些特色习俗。追根溯源,原本寒食节是扫墓、祭拜先人的日子,发展到后来清明节气“吞并”了寒食节日,所以北焦张氏就在清明前一天举办寒食古会,在第二天扫墓。
据张氏后人张军介绍,北焦村张氏寒食古会立有“四不说”的规矩,即对外人不说,对闺女不说,对媳妇不说,对幼子不说。几百年来寒食古会显得越来越神秘,同时知道的人越来越少。而且,古会不在村中庙宇举行,而是在本门家中举行。老人在家里举行严格的祭祀仪式,年轻人则在村外郊游。
在清明节前一天,北焦张氏十二门的青壮年已婚男子在村外比赛背媳妇跑,再由第一名带领去种树。老人则在家中举行仪式祭祀。到傍晚,由一个十二岁到十八岁之间的未婚男子诵读祝文后,再由一个生了儿子的年轻妇女扮成圣母,在神像前求取神火,坐上轿辇在本门内门口过一下,各家开门引个火,然后紧闭家门点着自家灶火,不准外人进来。等传过神火,有人把火种挂在风筝上放向天空,在外面植树郊游的人看到夜晚天空中风筝的烛火后,赶紧赶回家,背媳妇跑的第一名则赶到放风筝的地点,割断绳索拿回去烧掉。
为什么要比赛背媳妇跑呢?村中老人们说:“背着媳妇跑是锻炼哩,背着亲娘跑是逃难哩!”张军多方考证后总结出,祖辈们传下来的习俗就是为了逃避战乱,男子们背着自己的母亲赛跑。可有一年赛跑时,有人摔倒,把年迈的母亲摔成重伤,就改成已婚的青壮年男子背媳妇跑。
张军说,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清同治年间,由于战乱,背媳妇跑和圣母传灯被迫中断。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村中张敬禹、张荣来两位耄耋老人曾商议恢复寒食古会,但随着两位老人的相继辞世,也就没有人再提起寒食古会了。
栾城苏味道故里有座“清明桥”
离栾城苏邱村不到一公里处有一座石拱桥,此桥是唐代宰相苏味道后人清明祭祖的必经之路,因此得名“清明桥”。清明桥坐落于洨河故道上,全长四十多米,宽五米,雕刻工艺,远远望去宏伟美观。“遥想当年,清明时节有很多苏氏后人从桥上经过,一派繁荣景象。”据苏氏后人介绍,几乎每年都有南方等地的苏氏后人来到栾城祭祖,人多时有上百人到墓前祭拜。遗憾的是,现在清明节这天,当地苏氏后人各自祭奠自家的祖坟,“清明桥”上反而车马稀疏了。
味道诗社的张斌说,为了更好的弘扬传统文化,展现三苏故里的文化底蕴,今年清明节他们将举办诗会;苏东坡祖籍纪念馆则将举办书画作品展。
井陉石头村居住着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直系后裔,几百年来一直坚持在清明节家族集体祭奠先祖。石头村于书记介绍,如今村中的最古老的陵墓是于谦长子于有道的。每年清明这天,全村近四百户于家后人都要聚集成200多人的队伍,带上乐队,端着贡品,到陵墓前叩头祭奠,并向先祖“报告”后世子孙的生活情况。同时,村里人还必须在这一天“挂白”,就是将白纸挂在坟头,以表达对先祖的孝敬之意。
清明这天,槐底孔氏家族没有家族集体祭奠的习俗,他们在这一天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祭奠逝去的祖先,有的人则喜欢到野外踏青。南栗村出嫁女“早清明,晚十一”
裕华区南栗村的段先生介绍,他们村有“早清明,晚十一”的说法,主要是针对出嫁的女儿。嫁出去的女儿们如果想在清明节上坟祭奠先人,一般都要提前一星期举行,而在农历十月初一,要推迟一星期。在清明节当天,出嫁的女儿就不用再回家了,得留在男方家里。清明当天家里的上上下下、老老少少聚集到一起,拿着祭品扫墓,清理杂草,念叨一些宽慰的话。中午回家后,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顿饺子,算是团圆饭。
清明习俗多种多样
省民俗博物馆宣教处主任孙晶昌说,清明节期间,在全国范围内扫墓、祭奠、踏青等是最普遍的。由于气候原因在北方扫墓、祭奠盛行,而这个季节的南方已春意盎然,人们则选择了踏青,踏青时头上还要戴着柳条。此外,有些地方还出现一些特别的习俗,如背媳妇、取神火、集体祭奠等,这些习俗是清明节与当地其他习俗融合,最后派生出来的。同时,由于时代不同,清明节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例如如今人们倡导在这天植树造林,以改善环境。总之,由于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清明的内容也多种多样。孙晶昌表示,石市到底有多少种清明习俗,他也无法统计。但他希望人们能保留好的习俗,以增添清明节的文化性。
外乡习俗各有不同
邢台县的路女士说,在她的家乡,清明节除了祭祖之外,年轻人还要种树,用树木寄托美好的愿望。每逢清明节这天,全家都会起个大早,等人都来齐了就提上装满祭品的篮子,扛着铁锨,去扫墓。年纪长的烧纸钱、跪拜,年纪小的就把带来的柳树、椿树或松柏种到空地上,祈愿先人安宁,家庭美满,儿孙将来成材。据路女士介绍,插柳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插柳象征着家族四处开枝散叶,处处可以落地生根。
浙江的古先生现在在南三条做生意,他介绍舟山上坟时的供品有特色。“因为清明有寒食的习俗,上坟时就会准备凉拌菜,还有凉着食用的清明特色点心——青饼、条子糕等。”
市民王先生老家在山西,虽然他在石家庄已生活了近四十年,但是在清明节他们一家人还是会准备一种叫“子福”的馒头。王先生说,山西人善做面食,清明节的面点也特别有特色,“子福”中会夹着红枣、红豆之类的杂果,因为祈望祖宗保佑后代大富大贵,因此叫做“子福”。还有用黑豆磨制而成的凉粉,也要在清明节食用。
谢先生老家在秦皇岛青龙县,他说,田间坟头经过风吹雨淋,往往塌陷低落。在他们家乡清明时节上坟,最大的特点就是铲除坟头杂草,用新土将坟堆加高加固,以表达儿孙对先人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