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清明节的本来面目是提倡谈情说爱!

王朝娱乐·作者佚名  2009-01-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学者建议还清明节本来面目 提倡谈情说爱

“按照《礼记》的说法,清明节期间,正是提倡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时节!”3月31日,重庆著名学者、中国古代韵文专家熊笃教授疾呼,要为市民还原清明的“本来面目”。

世易时移,祭祀先祖在大多数人的心中,俨然成为了清明节的代名词。“这样理解太狭隘了,按照《礼记》的说法,清明节期间,正是提倡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时节!”昨日,我市著名学者、中国古代韵文专家熊笃教授疾呼,要为市民还原清明的“本来面目”。

熊笃说,按照《礼记·月令》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奔者不禁”,“仲春之月”是不同部落之间的男男女女谈情说爱的季节,“奔者不禁”也就是不加限制的意思。“仲春之月正好就是清明时节,在古代,原本坚持男女授受不亲,可唯独在这期间,却提倡男女交往!”熊笃称,清明前后,古代的男女都会到水边休憩、划船游玩,甚至在野外谈情说爱。

“清明时万物复苏,也是古人期待繁衍后代的时期,他们通过交往,减少孤男寡女,促进家庭的增加。”他说,这一活动在当时被称为“春社”,直到晚清才逐步消失。

“清明并不是简单地表示着春耕和踏青的时节,还映射出我国古代重视自然的道理。”熊笃表示,我国古人严格按照节气作息,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视作不可逆转的“神圣真理”,强调人类活动要与自然同步,这正好和现代的环保理念不谋而合。

熊笃称,古人还会在清明期间,通过穿青色服装,通过把杨柳枝挂在墙上的“挂青”和植树等行为,来纪念这万物复苏、青春萌发的季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古诗的喻意下,清明被众人看作了一个怀旧的感伤节日,可熊笃又提出一个创新的观点——“清明喻意为生机勃勃,蒸蒸日上。”他解释说,在古代,清明是古人为迎接春季所作出的一系列活动,人们在祭拜祖先的时候,大都希望能保佑后代子孙繁衍。“现代人可借鉴这一习俗,将清明节转变成一个乐观的节日!” (作者:伍文棠)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