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是什么意思

王朝知道·作者佚名  2009-08-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分類: 文化/藝術 >> 文學 >> 小說
 
問題描述:

谢谢

參考答案: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杜甫

纨袴不饿死, 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 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 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 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 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 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 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 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 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 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 歘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 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 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 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 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 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 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 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 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 万里谁能驯!

诗中对比有两种情况,一是以他人和自己对比;一是以自己的今昔对比。先说以他人和自己对比。开端的“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把诗人强烈的不平之鸣,象江河决口那样突然喷发出来,真有劈空而起,锐不可挡之势。在诗人所处的时代,那些纨袴子弟,不学无术,一个个过着脑满肠肥、趾高气扬的生活;他们精神空虚,本是世上多余的人,偏又不会饿死。而象杜甫那样正直的读书人,却大多空怀壮志,一直挣扎在饿死的边缘,眼看误尽了事业和前程。这两句诗,开门见山,鲜明揭示了全篇的主旨,有力地概括了封建社会贤愚倒置的黑暗现实。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