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2/3自疏法则

王朝知道·作者佚名  2009-04-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分類: 理工學科
 
參考答案:

)“-3/2自疏法则”(“The-3/2thinning law”)如果播种密度进一步提高和随着高密度播种下植株的继续生长,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而且进而影响到植株的存活率。在高密度的样方中,有些植株死亡了,于是种群开始出现“自疏现象”(self-thinning)。例如 Harper等对黑麦草(Loliumperenne)的研究(图3-31)说明:在最高播种密度的样方中首先出现自疏(图中最右侧一条直线,代表密度为10000/米M<sup>2 的植株平均重量变化,在t<FONT FACE="宋体" LANG="ZH-CN" SIZE=2><sub>2时,不仅其每株均重较其他密度下低,而且直线开始向左侧倾弯。倾弯表示植株因死亡而密度下降,即自疏现象。到t<FONT FACE="宋体" LANG="ZH-CN" SIZE=2><sub>3,t<FONT FACE="宋体" LANG="ZH-CN" SIZE=2><sub>4,直线倾弯更加明显)。密度较低的,自疏现象出现较晚。由此可以得到黑麦草的“自疏线”其斜率为-3/2。即:

如果度很低,或者在人工稀疏的种群,自疏现象可能不出现。

“最终产量衡值法则”和“-3/2自疏法则”都是经验的法则。对许多种植物进行的密度试验中,证实了-3/2自疏现象。 White等(1980)曾罗列了 80余种植物,包括藓类、草本和木本植物,小至单细胞藻类小球藻(Chlorella),大至北美红杉(Sequoia sempervirens)都具有-3/2自疏现象。

对“-3/2自疏法则”,尚未有圆满的解释。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