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大多观点,赤壁之战是发生在11月以后,这时候亚洲东部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应该是刮西北风怎么会有东南风呢?
參考答案:易中天先生的《易中天品三国》在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炒”的热火朝天。今天打开电视,恰好听了一段易中天先生说的三国。其中最深的印象是诸葛亮借东风。为什么印象最深呢?是因为我以前对这件事情似乎有一些印象。
易中天先生谈到:“最可笑的是借东风,大家可以去看一下《三国演义》,当时诸葛亮借东风是个什么形象?披头散发,光着脚丫,穿一身道袍,所以鲁迅先生说《三国演义》状诸葛多智而近妖,这个妖不是妖精也不是妖怪,是妖人。妖人就是当时那些装神弄鬼的,什么巫婆啊,神汉啊,这类的人物。诸葛亮当然不是妖人,诸葛亮不但不是妖人,而且是帅哥。《三国志》说诸葛亮身长八尺,这个八尺是汉尺,汉尺的八尺合现在市尺五尺五寸,相当于一米八四。而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年龄是多少呢?26岁,大家想一想26岁的年龄一米八四的个子该是什么形象?和我们心目中的,我们舞台上的一样不一样?借东风这个事情当然也是没有的。而且就算有,去借东风的人也不该是诸葛亮,该是周瑜啊。我们读杜牧的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没说东风不与诸葛便啊。”
有没有“东风”,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是“有”。在哪里听到的,想来想去,我仿佛是从我的姑父那里听到的。为了证实这个答案,我打电话找到姑父的女儿,一位留英的气象博士后。她很快给我找到了答案。原来在我姑父的一本著作中有专门的论述。我的姑父是国内有名的气象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气象史学家。我到他家做客,他总是喜欢和我谈古论今。实际上,我对气象是一窍不通。但老人家喜欢用浅显的语言阐述深奥的道理,使我受益匪浅。因此也对“借东风”留有一些印象。
我姑父写的书的书名叫《王鹏飞气象史文选》(气象出版社,2001年)。其中有一篇文章:“赤壁之战”及其雾况风况的探源”,是专门讨论赤壁之战中的气象问题的。过去仅仅粗粗看过,未留有深刻印象。今天读来,倍感亲切。老人从历史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元朝时代赤壁之战的故事”、“唐宋时代赤壁之战的故事”、“三国与晋代赤壁之战的故事”和“清代迄今赤壁之战的故事”,进而得出结论: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借东风之事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但西北风转为东南风的事,在赤壁之战中却是存在的。我们不能用对科普作品的要求苛示文艺作品,而文艺作品求的是故事性,可源于现实,高于现实,源于历史,高于历史。
易中天先生是从文学角度研究三国史的。王鹏飞先生是从气象学的角度研究三国史的。研究的角度不同,但对科学的态度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老人的文笔很好,对历史的研究也非常深入,而且还会做诗。这对于一位科学工作者说来是非常不易的。我的前面的一篇博客文章“‘研究’的误区”谈到现在的研究生“一条腿”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是否可以从老一代科学工作者的治学态度中得到启发?
我将王鹏飞先生的文章“赤壁之战”及其雾况风况的探源”扫描件附在后边,建议有兴趣的朋友读一读,或许对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会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坚争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