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想》的,谢谢!越多越好!!!
參考答案:流沙河(1931—) 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五十年代初任《川西日报》副刊编辑并开始诗歌创作。1956年出版诗集《农村夜曲》,1957年因参加编辑《星星》诗刊和发表散文诗《草木篇》而被当做“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遣送原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76年“文革”后复出,继续发表诗作。
流沙河前期的《农村夜曲》题材比较狭窄,思想和情感都相对肤浅。1956年以后,他除了继续创作歌颂党、歌颂“沸腾的建设事业”的诗外,《信》、《艾》、《病》、《雨中》、《火》、《谜》、《回信》、《雪夜》、《八月的夜雾》、《胆小的少女》、《少女的哀愁》等诗注重从较为宽广的生活领域焕发诗的情思、捕捉诗的形象。在这些诗中,他摆脱了图解生活的套式,真实而又灵妙地描绘了少男少女在情窦初开时心灵的轨迹和情感的波纹,有着丰富性灵和血肉身躯的人的形象在他的诗中出现了。
1956年的一组散文诗《草木篇》是咏物言志诗。诗人通过对五种植物白杨、仙人掌、梅、藤、毒菌进行描绘,以草木形象化和人格化的描写,借以隐喻些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立身处世之道。在艺术上,选择草木的种类及部分特征给予夸张表现,使之具有诗的形象特征;采用白描手法以及漫画式的简笔勾勒形象,结合草木特点运用直白的感情表达方式,爱憎鲜明又符合诗的要求。正像组诗的题记中引用自居易诗“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所暗示的,这也是诗人对待世事的真诚告白。
回归诗坛以后,诗人保持了厚实、质朴、真挚、内敛的抒情风格,而对时代、社会、人生的体验和思考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复出后,最初的一些作品带有浓厚的“自叙传”色彩,表达的多是摆脱不掉的对韶华已逝、青春不再的伤感和失落,如《重逢》、《归来》、《故园别》等;也有记录遭难时得到的情感慰藉的诗作,像《梦西安》、《情诗六首》等,读来委婉而苦涩;同时,诗人也有如《太阳》、《老人与海》、《理想》等重大政治题材的抒情诗诞生,表现出一定的思辩色彩和乐观豪情。
流沙河回归诗坛以后的诗作结集有《故园别》、《游踪》、《流沙河诗集》等,另有诗论集《台湾诗人十二家》、《隔海谈诗》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