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各位业界人士,
目前我国的翻译事业发展状况如何,
译者的收入情况,工作情况如何,
翻译真的是金饭碗吗?
中医翻译有无钱途?
參考答案:我是英语专业的,去年毕业,没有从事翻译工作(最主要的原因是成绩不好)。不过,身边接触的有些朋友、同学或者老师是干这行的,个人有些浅见:
目前我国的翻译市场还不成熟,风险与机会并存。但我认为,机会大于风险。翻译者的收入主要取决于个人技术和能力,尤其是多语种翻译月收入可以过万。当然,收入最高的是“同声传译”,大概几千美元/时。至于中医方面的翻译,个人觉得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目前我国掌握某方面医学技术并且精通外语的人才十分匮乏。英雄必有用武之地!
如果想了解更多信息,推荐中国翻译网:
以上纯系个人观点,希望有所帮助。下面的文章是转贴。
纵观中国翻译市场,就广州、上海和北京的翻译公司报价显示,南北方价格大体持平。北京的小语种价格较有优势,这跟广州等地的外语院校的语种配置有一定的关系。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入世的临近,各大城市翻译公司急剧增多,导致近期翻译市场价格混乱,广州的价格战最为激烈。翻译市场需求量稳中有升。外资企业仍是翻译市场的最大买家。
笔者最近调查发现,翻译市场继续保持这种混乱无章的局面,后果将不堪设想。主要表现在:
客户在表面上为最大收益者。广州某外企的采购部负责人说, 公司2000年的翻译成本与1998年相比,降低了差不多一半。就目前形势看,还有继续降的可能。广州翻译公司的数量也从5年前的3家增长到现在的20多家。选择增多了,这是好事。但翻译公司的总体质量降低了。有的商务中心也改头换面做翻译。《南方都市报》上竟然登出“花2万元开翻译公司也能致富” 的消息。
价格战对于不少老牌翻译公司无疑冲击很大。北京某翻译公司经理不无感慨地说,以前做翻译,都是按照版面收费,现在不用说版面,连标点也不能算钱。价格年年降,质量难保证啊!该经理跟笔者算了一笔帐,以前按照版面收费,每版150元,其中除译、改、校、审外,包括打字、排版、打印,发票和上门服务 ,价格较为合理,现在按照实际字数,每版60元,结果每个翻译的报酬还比不上打字员。所以,不得不减少工作步骤,降低成本。
翻译的反应倒是有冷有热。但大部分翻译都认为,翻译价格高,他们得到的报酬也高。互相降价使他们没有热情,很多时候应付了事,而且翻译应当有最低价格标准。他们的劳动应当得到合理的回报。
笔者在就此问题征询译协的看法时,他们明确表示,翻译市场的管理跟不上发展的步骤,工商和文教部门应当重视并能给以引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