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河镇的风土人情

王朝知道·作者佚名  2009-11-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分類: 文化/藝術 >> 民俗傳統
 
參考答案:

皂河镇位于宿迁市西北部,距市区18公里

〔 作者:中国金桥农业信息网 转贴自:中国金桥农业信息网 文章录入:jqagri 〕

皂河镇位于宿迁市西北部,距市区18公里、徐州观音机场50公里,京杭大运河、250省道穿境而过,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全镇市政设施齐全,形成了教育、医疗卫生、广播电视、邮电通讯、交通、水利、电力等七大中心。全镇总面积26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万亩。现辖谢庄、王营、八井、龙岗、七堡、刘庄、金庄、袁甸、闫集、要武、三湾、戴场、王圩14个村民委员会和洋河滩、船闸、街东、街西、新农5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3万人。

点击放大>>

“皂河”原是发源于山东郯城墨河的支流,南入京杭大运河,因水底土色发黑而得名。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总督靳辅开旧皂河口,皂河地域因此成为大运河南北漕运要道,商贾行船不绝,逐渐成为宿迁西北部经济贸易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曾任河南道直隶州判的卢盛芝,归里后在集市周围筑圩防寇,遂有“皂河镇”之设。新中国成立前后,皂河一直称镇,1957年改称皂河乡,1958年改为皂河人民公社,1983年又改为皂河乡,1985年设建制镇。1999年皂河镇被省政府列为江苏省首批222个重点中心镇之一,2000年顺利通过宿迁市新型小城镇验收,2001年纳入市区统一规划,并被市政府规划为市三个卫星城镇之一予以重点建设。

皂河镇的文化、教育、卫生随着历史之变迁逐步得到发展。清末举人卢潮荫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其学生遍及宿迁、邳州、睢宁三地,且多为一方之秀。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卢举人倡导创办了公立崇本小学,办有女生班。民国4年(公元1915年),被推选为宿迁县教育会会长,在任期间,多次举办简易师范、法政讲习班及小学教育讲习会等,着力提高民众文化素质。1921年,他在皂河创办平民识字班,编写《平民千字文》作为教科书。

新中国成立后,皂河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较快,现有中心小学2所,村完小9所,初级中学2所,幼儿园9所,成人教育中心校1所,教职工总数510人,在校中小学生总数9000余人。有中心卫生院3家,村级卫生室12个。中心卫生院全部公开拍卖,并实行医防分设。镇调频广播通响率达100%。

镇内遍布大量文物古迹、遗址、遗存及传说,如乾隆行宫、韩家大院、慈善堂、奶奶庙等明清建筑,记录了皂河镇丰富的文化底蕴。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