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泥石流治理方法

王朝知道·作者佚名  2009-05-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分類: 教育/學業/考試 >> 論文報告
 
問題描述:

能给出相关论文网址最好

參考答案: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所于1984年12月向四川省政府提交了“九寨沟泥石流治理初步规划设计报告”,1985年3月省政府批准列项,划拨了专项经费,开始实施九寨沟泥石流综合治理的研究和治理工作,于1997年12月完成工程治理。本项目以九寨沟环境及其保护为目标,以严重威胁该沟生态环境质量的泥石流研究和治理为核心,采取土木工程与生态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对14条泥石流沟进行了全面治理,提高了九寨沟的环境质量。工程布设充分考虑了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能力和减灾屏障作用;采用隐蔽工程和美化处理手段,使工程与环境有机协调;采用了滤水坝、缝隙坝、镶嵌结构等新型工程结构以满足特殊保护要求,形成了风景名胜区泥石流防治理论与技术体系。提出了准泥石流体的概念,通过大量模拟实验进行了泥石流起动条件和起动机理的研究,建立了泥石流起动的数学模型、尖点突变模型和起动曲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泥石流起动理论的泥石流预测方法和减灾技术,开辟了本学科的生长点。在泥石流起动机理研究基础上,发明了“单沟泥石流起动的控制方法”并于2002年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99 14724.3),该发明既适用于一般己成灾泥石流的治理,也适用于尚未发生泥石流的潜在泥石流沟的治理。本技术在树正支沟的泥石流治理中成功应用,使这条多次暴发泥石流的泥石流沟得到根治。本项目研究为九寨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人与生物保护区提供了大量而重要的科学数据与图件;成果在黄龙风景名胜区的泥石流治理、九寨沟县关庙沟的泥石流治理中得到应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防治工程在泥石流发生后有一定的磨损,效益监测、巡查和管护力度有待加强;泥石流灾害超过设计标准时有可能出现意外事故,要有风险意识,应建立完善的泥石流工程监测系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参考资料: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