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元左右一斤(不同品质不同价钱)
天麻 (《雷公炮炙论》)
异名:鬼督邮(《本经》),明天麻(《临证指南医案》),水洋芋(《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冬彭(藏名)。
来源:为兰科植物天麻的根茎。
性味:甘,平。
①《本经》:味辛,温。
②《药性论》:无毒。
味甘,平。
③《医学启源》:气平,味苦。
归经:入肝经。
①《纲目》:入肝经气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膀胱二经。
③《本草新编》:入脾、肾、肝、胆、心经。
功用主治:息风,定惊。
治眩晕眼黑,头风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语言蹇涩,小儿惊痫动风。
①《本经》:主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
②《别录》:消痈肿,下支满,疝,下血。
③《药性论》:治冷气顽痹,瘫缓不遂,语多恍惚,多惊失志。
④《日华子本草》: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通血脉,开窍。
⑤《开宝本草》: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力。
⑥张元素:治风虚眩晕头痛。
⑦《本草汇言》: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痫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宜忌:《雷公炮炙论》:使御风草根,勿使天麻,二件若同用,即令人有肠结之患。
选方:①治偏正头痛,首风攻注,眼目肿疼昏暗,头目旋运,起坐不能:天麻一两半,附子(炮制,去皮、脐)一两,半夏(汤洗七遍,去滑)一两,荆芥穗半两,木香半两,桂(去粗皮)一分,芎藭半两。
上七味,捣罗为末,入乳香匀和,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丸,渐加至十丸,茶清下,日三。
(《圣济总录》天麻丸) ②消风化痰,清利头目,宽胸利膈,治心忪烦闷,头晕欲倒,项急,肩背拘倦,神昏多睡,肢节烦痛,皮肤瘙痒,偏正头痛,鼻齆,面目虚浮:天麻半两,芎藭二两。
为末,炼蜜丸如芡子大。
每食后嚼一丸,茶酒任下。
(《昔济方》天麻丸) ③治中风手足不遂,筋骨疼痛,行步艰难,腰膝沉重:天麻二两,地榆一两,没药三分(研),玄参、乌头(炮制,去皮,脐)各一两,麝香一分(研)。
上六味,除麝香、没药细研外,同捣罗为末,与研药拌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温酒下,空心晚食前服。
(《圣济总录》天麻丸) ④妇人风痹,手足不遂:天麻(切)、牛膝、附子、杜仲各二两。
上药细锉,以生绢袋盛,用好酒一斗五升,浸经七日,每服温饮下一小盏。
(《十便良方》天麻酒) ⑤治风湿脚气,筋骨疼痛,皮肤不仁:天麻(生用)五两,麻黄(去根、节)十两,草乌头(炮,去皮)、藿香叶、半夏(炮黄色)、白面(炒)各五两。
上六味,捣罗为细末,滴水丸如鸡头大,丹砂为衣。
每服一丸,茶酒嚼下,日三服,不拘时。
(《圣济总录》天麻丸) ⑥治小儿风痰搐搦,急慢惊风,风痫:天麻曲两(酒洗,炒),胆星三两,僵蚕二两(俱炒),天竺黄一两,明雄黄五钱。
俱研细,总和匀,半夏曲二两,为末,打糊丸如弹子大。
用薄荷、生姜泡浓汤,调化一丸,或二、三丸。
(《本草汇言》) ⑦治小儿诸惊:天麻半两,全蝎(去毒,炒)一两,天南星(炮,去皮)半两,白僵蚕(炒,去丝)二钱。
共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天麻子大。
一岁每服十丸至十五丸。
荆芥汤下,此药性温,可以常服。
(《魏氏家藏方》天麻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