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号资料

王朝知道·作者佚名  2010-06-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分類: 資源共享
 
問題描述:

我要发现号本身资料,比如说几次飞天,历时多长等等

參考答案:

发现号的建造与在它之前的MPTA-098、STA-099(后来的挑战者号)、OV-101(后来放弃改装的企业号)与OV-102(哥伦比亚号)不一样,它属于NASA建造的航天飞机之中第二期的产品。因此,发现号在设计组装的过程中撷取了许多来自企业号、哥伦比亚号与挑战者号的实际测试与飞行数据加上经验,设计上较为成熟。出厂时其重量较哥伦比亚号轻盈了6,870磅(约3,120公斤),空重151,419磅(68,744公斤),装上三具主发动机后总重171,000磅(77,634公斤)。与挑战者号一样,发现号的酬载舱曾经过局部的修改,以便能载运与发射使用低温推进燃料的半人马上节火箭,但此计划因为风险过高而被中止,实际上发现号从未实际施放发射过该型火箭。

以下为发现号航天飞机的简单建造历程:

1979年1月29日- 建造合约签署

1979年8月27日- 开始建造客舱模组

1980年6月20日- 开始建造机身下部

1980年11月10日- 开始后段机身的结构组装

1980年12月8日- 开始后段机身的初步系统装配

1981年3月2日- 开始酬载舱舱门的制造与组装

1981年10月19日- 开始机身副翼的细部制造与组装

1981年10月26日- 开始在加州多尼(Downey,CA)进行客舱的初步系统装配

1982年1月4日- 开始机身前段上半部的初步系统装配

1982年3月16日- 中段机身在加州棕榈谷(Palmdale,CA)就位

1982年8月30日- 升降副翼(Elevons)在棕榈谷就位

1982年4月30日- 机翼自格鲁曼(Grumman)公司送抵棕榈谷

1982年4月30日- 前段机身下半部在棕榈谷就位

1982年7月16日- 前段机身上半部在棕榈谷就位

1982年8月5日- 垂直尾翼在棕榈谷就位

1982年9月3日- 开始最后组装

1982年10月15日- 机身副翼在棕榈谷就位

1983年1月11日- 后段机身在棕榈谷就位

1983年2月25日- 完成最后组装

1983年2月28日- 开始初步次系统测试与启动动力

1983年5月13日- 完成初步次系统测试

1983年7月26日- 完成次系统测试

1983年8月12日- 完成最后签收

1983年10月16日- 自棕榈谷完工出厂

1983年11月5日- 以陆上运输的方式由棕榈谷送抵爱德华(Edwards,CA)

1983年11月9日- 空运至甘乃迪太空中心

1984年6月2日- 飞行准备点火测试

1984年8月30日- 首度飞行(STS-41-D任务)

受到地球的吸引力,但是并不会掉下来.因为万有引力只是作为其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了.(请注意,这时候,人在太空并不是静止的,而是以一定的速率作绕地球的圆周运动)只是相对于飞船来说(飞船也在作同样的运动),人是相对静止的.就象人可以在太空漫步了.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