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狼的故事

王朝知道·作者佚名  2010-07-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分類: 文化/藝術
 
問題描述:

说明越详细越好

还有狼的资料

參考答案:

《狼》资料

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他书斋之名,“志”是记述之意,“异”指奇异之故事,全书分16卷,共491篇(版本不同,篇数不一)约40多万字,主要来源于民间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按其主题思想主要分为以下三类:①尖锐地暴露了当时的黑暗、与窳(恶劣;坏)败的政治,鞭挞了为虎作伥、无恶不作的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同情被压迫的善良人民的种种痛苦遭遇。②广泛地揭露和抨击了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弊端。③反映了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及当时社会上广大青年男女在重重的压抑和摧残下所产生的冲破樊笼、打碎桎梏的愿望和行动。总括来说,《聊斋志异》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社会问题。作品中的反封建思想在当时有相当的进步意义。

由于作者毕竟是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深受传统的儒家思想熏陶,因而作品中也有封建糟粕。如封建伦理观念、忠孝节义的封建道德、神道迷信、因果报应、宿命论以至一些低级庸俗的色情描写。这些是应该批判的。

《聊斋志异》继承了志怪小说、唐人传奇和《史记》传记文学的传统,有很高的艺术性。全书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语言简练,故事生动,情节曲折,布局奇妙,人物描写细腻入微,栩栩如生。鲁迅先生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鬼狐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课文选自《聊斋志异》的《狼三则》中的第二则。

第一则写的屠户为狼所逼,将肉钩挂在树上,狼为了吃肉而被肉钩吊死于树上的故事: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中肉,似甚涎垂;步亦步,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空。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之:则死狼也。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已!”

第三则写的是屠户被狼困在一个野外的席棚里,狼将爪子伸入试探,最终被屠户割破爪皮吹气胀死的故事: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视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白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