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
參考答案:伊斯兰教是三大世界性宗教之一。目前,伊斯兰教在我国北方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撒拉、塔塔尔、乌孜别克、塔吉克、东乡、保安,以及广布于全国各地的回族群众中有广泛影响。
伊斯兰教是7世纪初由穆罕默德于阿拉伯半岛创立的神教。“伊斯兰”是阿拉伯语Islam的音译,原意为“顺服”。伊斯兰教在我国汉语里曾经有“回教”、“清真教”、“天方教”等称呼、伊斯兰教信徒通称“穆斯林”,音译自阿拉伯语Muslim,原意为“驯服者”。即顺服安拉旨意的人。7世纪30年代,伊斯兰教成为阿拉伯半岛的统治宗教,开始对外的征服战争。8世纪初,进一步发展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世界性宗教。伊斯兰教有三个基本内容:宗教信仰“伊曼”、宗教义务“仪巴达特”和善行“伊哈桑”,三者统称为宗教“丁”。
中国和阿拉伯从很早的时候起就有了交往。唐代称阿拉伯为大食。这时,彼此的交往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唐朝中期以前,两国的交往主要通过陆路,即经波斯及阿富汗到达天山南北,再经青海、甘肃直至长安。宋朝时主要是经由海路。唐朝时经陆路来华的主要是商人,也有使节、旅行者、匠人等。唐永徽二年(651年),阿拉伯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派遣特使到长安,见唐高宗,介绍阿拉伯建国经过,以及国内习俗和伊斯兰教情况。据汉文史书记载,自这一年开始至798年的148年间,阿拉伯向唐朝派遣使节达39次之多。两国政治交往频繁,促进了业已存在的商业贸易往来。由于商业的繁荣,以及朝廷的鼓励,不少人留居中国不归,称之为“住留”。中国人按照习惯称他们为“蕃”,客商则被称作“蕃客”。各国来华穆斯林商人因宗教与生活相仿而聚居一处,称作“西市”或“波斯邸”。史载,“至德二年(757年)九月丁亥,元帅广平王统朔方、蛮西、回给、南蛮、大食之众二十万”,平定安禄山叛乱,其中就包括有大食及中亚各族穆斯林。平乱之后,唐肃宗允许他们世居中国,可以同当地妇女通婚。天宝年以后,西域的胡贾蕃兵留居长安,“皆有妻子,买宅田者,举质取利,安居不欲归。命检胡客有毛田者,凡得四千人”,后来被编入左右神策军,有的被授封官职,予以任用。许多来华贸易的蕃客也久居不归,”与当地居民通婚,繁衍子孙,人口不断增多,逐渐由侨居蕃客而成为土生蕃客,以致宋代有所谓“五世土生蕃客”的记载。这些世居中国土地上的土生蕃客子弟取汉性仿汉名,自幼接受中华教育,渐至华化。及至宋代,来华穆斯林日众,经与当地居民通婚,改宗伊斯兰教者逐渐增多,伊斯兰教的影响因此较前代扩大。这时称著人聚居之地为“蕃坊”或“蕃市”。官方在著访任命德高望重的穆斯林为蕃长,“管勾蕃坊公事,专切招邀蕃商人”,成为带领穆斯林开展宗教活动的教长。在蕃客们聚居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及穆斯林公共墓地,蕃客们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皆以古兰经、圣训及伊斯兰习惯行事”。伊斯兰教传入今新疆地区的时间大约比内地要晚两三个世纪。伊斯兰教在这个地区的传播同喀喇汗王朝约兴起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