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李昂惕夫反论?

王朝知道·作者佚名  2010-09-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分類: 商業/理財
 
參考答案:

李昂提夫的反论

李昂提夫(Wassily W.Leontief)根据一九四七年与一九五一年美国的投入产出表,计算美国生产输出品一百万美元所需的资本量与劳动量的比率,以及美国在国内生产其输入替代品一百万美元所需的此项比率。所获结果为:在一九四七年,输出品的「资本.劳动比率」(Capital-labor Ratio)为一时,输入替代品的此项比率为一.三;在一九五一年,前者为一时,后者为一.○五八。此项结论显示:美国输出劳动密集的产品,而输入资本密集的产品。通常,一般人均认为美国为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依「黑克夏-欧林定理」,美国应在资本密集的产品具比较利益。但是,李昂提夫所获结论却与此相反,所以被称为「李昂提夫反论」(Leontief Paradox)。

李昂提夫的见解,在学术界引起很大的反响,其后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有的支持「黑克夏-欧林定理」,有的则证实李昂提夫的反论。其所以如此,实系因「黑克夏-欧林定理」立论於许多不切实际的假定上:例如完全竞争、边际生产力递减、报酬不变、生产函数相同、生产要素密集度不会逆转等。由於这些假定在现实上并不能完全存在,因而此项「定理」,便不能与实际情况完全一致。例如,当各国的生产技术水准不同时,即使依同一比率投入资本与劳动,其产出量之多寡,亦可能发生「差异」。若资本相对丰富国家在劳动密集商品的生产,占极大优势时,其具有比较利益的商品,可能为劳动密集商品,而非资本密集的商品,此即与「黑克夏-欧林定理」相反的现象。又如明哈斯(B. S. Minhas)的研究,即指出生产要素密集度有逆转的可能性.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