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问人还是问你们家养的鸽子??
如果你问的是人。那很好办,知道哪里发禽流感了,不要去那里宰病鸡,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能力很弱,只有病毒滴度非常高,也就是病毒特别特别浓的时候才会感染人,所以就算把一个人扔进发了禽流感的养鸡棚,人也很难被感染,但是一旦你把鸡宰了捣腾开肠子,还凑近了闻闻,那你就完了。
如果你问的是你们家鸽子如何防治,也好办,别放飞勤刷笼子食盘和水盘。在鸟类间禽流感是经过粪口途径传染的,把住入口这一关就能够防治禽流感
一些禽流感知识:
禽流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新闻动态 本文记述一项新闻动态。
随事件进展,内容可能迅速变动并更新。
声明:维基百科的任何内容均不能视作医疗意见。对于具体的健康问题,请咨询执业医师。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病,通常只感染鸟类,少见情况会感染猪。禽流感病毒高度针对特定物种,但在罕有情况下会跨越物种障碍感染人。自从1997年在香港发现人类也会感染禽流感之后,此病症引起全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关注。其后,本病一直在亚洲区零星爆发,但在2003年12月开始,禽流感在东亚多国——主要在越南、韩国、泰国——严重爆发,并造成越南多名病人丧生。直到2005年中,疫症不单未有平息的迹象,而且还不断扩散。现时远至东欧多个国家亦有案例。
目录
[隐藏]
*
o 1.1 病原的分类
o 1.2 禽流感的感染
* 2 禽流感的源头和传播
* 3 禽流感的影响
o 3.1 对经济的影响
o 3.2 对人类的影响
o 3.3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4 禽流感的防控
o 4.1 传染源
o
o 4.3 易感人群
o 4.4 不当的应对措施
* 5 疫情
* 6 参考资料
* 7 参见
* 8 外部链接
[编辑]
禽流感的生物学
[编辑]
病原的分类
根据核蛋白的抗原性分类,禽流感病毒则属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位于其包膜上的血凝素及神经氨酸酶的抗原性分为若干亚型,血凝素(H)有15个亚型;神经氨酸酶(N)有9个亚型。所有的这些亚型都可以感染鸟,在禽类中高致病性的属于H5、H7亚型。典型的鸡瘟病毒是H7N7,造成1983年、1984年在美国东部大流行的是H5N2。目前东南亚地区出现的人类感染是H5N1型。1997年发现的H5N1 型毒珠被认定是当时流行性感冒的病源。1999年,香港出现过H9N2型禽流感的人类感染,2003年,荷兰出现过H7N7型禽流感的人类感染。
基于在家禽种群中的毒性不同,禽流感可以分为低致病型(LPAI)和高致病型(HPAI)。H5和H7亚型的毒株在高致病型和低致病型中都有发现, H9型只发现在低致病型中。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感染的鸡群常常全部死亡 。
[编辑]
禽流感的感染
禽流行性感冒可以传染给许多种动物,包括鸟类、猪、马、海豹、鲸和人类。但是,野生鸟类充当着无症状载体,将其传染给更易感的家禽。在鸟类间主要通过呼吸和粪口途径传染,现在还没有证据表明病毒能在熟肉中存活。病毒首先感染的是鸟类的消化道,它们在小肠的上皮细胞内复制,并最终随粪便扩散。禽流感在动物中的发病症状很不一样,但剧毒的类型可能在几天内致死。
禽流感传染给人后的症状于其他流感的症状很相似,有发烧、咳嗽、咽喉疼、肌肉酸痛、结膜炎等,严重者出现呼吸问题和肺炎,这些可能会危及生命。还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在一个病例中,一个被H5N1病毒感染的男孩出现了腹泻。
[编辑]
禽流感的源头和传播
1900年代早期,禽流感在意大利被首次确认。1960年1000多只普通燕鸥在南非死亡,这是第一次发现禽流感引发的高死亡率案例,属于H5N3型。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迁徙物种公约工作组公布的技术文件H5N1亚型禽流感的源头来自集中饲养的家禽,极端的饲养环境造成病毒的变异,鸟类贸易、滥用疫苗、运输等人类活动也对禽流感病毒的变异有着推动的作用。野外研究显示,绝大多数罹患禽流感的野生鸟类,都是在迁徙、越冬和繁殖过程中与人类饲养的家禽有近距离接触的物种,而那些自始至终远离人类社会的野生鸟类,即便是水鸟,并且保持很高的种群密度,至今仍未有禽流感爆发的报告。
源自饲养场的病毒感染野生鸟类,尤其是水鸟,这使得病毒随着鸟类迁徙而发生扩散。2003年末到2004年初在东亚爆发的禽流感被认为验证了候鸟传播病毒的假设:疫症先在韩国南部,候鸟的中途站出现,然后途经香港,最后到达越南。由于香港相对卫生环境较好,以及先前已具有对付疫症的经验,病症并未有在当地造成大规模爆发。但卫生环境相对较差的越南,不单使禽鸟死亡,还对人类造成影响。至2004年1 月尾已有接近20人死亡。然而鸟类学者则指出,根据西伯利亚-东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通道的规律,早在每年的11月末到12月初候鸟就已经基本完成从北向南的迁徙,此前在香港进行的无线电定位跟踪研究也显示,在仲冬季节几乎没有鸟类迁飞的活动。另据观测,绝大部分水鸟的越冬地位于北纬20度以北地区,只有白眉鸭和针尾鸭会迁至越南,然而其过境时间却在12月初。鸟类学者普遍认为从时间和空间上,2003年底爆发的禽流感与候鸟迁徙并无重叠,故此大部分鸟类学者并不认同候鸟传播病毒的说法。
被指传播禽流感病毒的不仅仅是候鸟,据2005年10月27日第三届非欧亚迁徙性水鸟保护协定缔约国大会公报指出,携带和传播禽流感病毒的途径除了候鸟的迁徙外还有牲畜的运输、家禽和笼鸟运输、与这行业相关的活动、合法或非法的鸟类贸易以及人类的交通。
在家禽中鸭、鹅一旦受到感染,抗病能力比较高之余,病发后的生存机会也很高。然而,鸡只对流感病毒非常敏感,一旦受到感染的话,不单止传播得快,而且染病的鸡很快就会死亡。农民过去一般称这种现象为“发鸡瘟”,并未有特别留意背后的原因或病发的机制,直到出现禽流感经动物向人传播并至死的病例后,人们才开始关注禽流感。目前人们应对禽流感的主要手段是对染病以及可能染病的家禽集体屠杀后进行消毒深埋等无害化处理,以免病毒积累,并进而影响人类。
在2004年和2005年的禽流感疫情中,也有媒体指出禽流感病毒源自野生鸟类并传播至饲养场,进而传给人类。建议加强对候鸟迁徙的监控,少数激进者甚至主张在扑杀家禽之外对迁徙的候鸟进行扑杀,但这种说法并未获得鸟类学者的认可,扑杀候鸟的建议更招致环保团体的反对。
[编辑]
禽流感的影响
禽流感的爆发和流行会产生诸多影响
[编辑]
对经济的影响
爆发禽流感疫情的国家和地区,出于防疫的考虑会在疫点附近大规模扑杀家禽,对养殖业造成严重影响。禽流感疫情还会影响消费信心,对餐饮业造成打击,处于防疫的考虑,其他国家和地区会暂停进口疫区的禽鸟及制品,这都会对经济造成影响。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正是考虑到禽流感疫情对经济的巨大冲击,会封锁和隐瞒本国发生禽流感的状况,但是这种对疫情的隐瞒常常会造成防疫不力,疫情进一步扩大,2004年底泰国总理就因为其政府隐瞒禽流感疫情的行为向世界公开道歉。
[编辑]
对人类的影响
2004年12月的禽流感流行虽然遍及多国,然而人类感染的病例只在越南与泰国有报告,共有32人经实验室证实,22人死亡,死亡率高达七成。虽然病例极少,然鉴于1918年西班牙流感严重的疫情,禽流感是否人畜共通一直受到关注.。目前发现的H5N1流感病毒并未和人类流感病毒发生过重组,且没有人传人的足够证据,造成大规模死亡的机会不大。
[编辑]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禽流感病毒会感染野生鸟类,尤其容易感染水鸟,许多水鸟在迁徙、越冬以及期间会结群,种群密度高,病毒容易传播,从而造成严重破坏。联合国环境署报告指出包括斑头雁、小白额雁、东方白鹳、白鹤在内的36种珍惜野生鸟类受到禽流感的威胁。据估计,在2005年夏季的禽流感疫情中,超过全球总数1/10的斑头雁死亡。由于禽流感病毒可以在鸟类间传播,加之一些鸟类栖息地相对聚集,因而禽流感爆发流行对某些鸟类造成的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
[编辑]
禽流感的防控
控制传染病必须要从传染病的三个环节入手: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编辑]
传染源
要好好预防禽流感,就要先从感染源头方面着手。相关报告指出,极端的家禽饲养环境是促使禽流感病毒发生变异的重要因素,因而改善家禽饲养环境,降低养殖场饲养密度从长远来看是预防禽流感病毒变异以及疫病爆发的根本手段,此外将不同种类的家禽分开饲养,也有助于控制疫病的传播:鸭、鹅和鸡分开饲养,可以免鸡只感染到鸭、鹅的病毒而大量死亡。
现时为家禽作防疫注射,已证实是控制禽流感的最快速和有效的方法。不过,香港有专家表示,中国内地农场现时为所有禽鸟都注射疫苗的方法有一定风险,就是所有禽鸟都接受防疫注射,使所有禽鸟都有抗病能力。这样,一但禽流感再度爆发,由于所有禽鸟都有抗病能力,使农场主人未能及早察觉,对有关当局作出预警。现时香港的做法,要求所有农场都要保留少量禽鸟不作任何防疫注射。这样,一但禽流感再临,这一批没有作防疫注射的禽鸟就可以起到预警的作用,提醒其他农场要留意病毒再临。另外,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工作报告,滥用疫苗也是诱导流感病毒发生变异的重要因素,因而过度注射疫苗并不值得提倡。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2005年10月29日发布的禽类扑杀指导原则主要包括扑杀禽类应在专业兽医专家指导下进行、做好人员生物防护及确保动物福利等方面。
[编辑]
传播途径
候鸟是禽流感病毒重要的转播者,但将所有已经染病的候鸟屠杀是不可能的,且对候鸟的扑杀将会驱散原本聚集的鸟类,使病毒的扩散更加难以控制,因而将家禽和候鸟隔离,以免出现交叉感染是控制禽流感传播的有效手段。在中国不少农场都在饲养家禽的农场上挂上巨型的网,以防止带病毒的候鸟感染家禽。另外,欧洲部份国家要求农场把禽鸟移入室内饲养,这亦是从传播途径方面断绝家禽与野鸟之间的接触。尽管家禽移入室内会使它们的活动空间减少,以致影响禽肉的质感,但这亦比因为禽鸟染病而导致需要消灭全体禽鸟所带来的损失为少。
除了鸟类迁徙世界范围的鸟类贸易也是禽流感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合法的鸟类贸易会依照相关法规进行严格的动物防疫检查,传播疾病的机会相对较少,但非法的鸟类贸易,尤其是野生鸟类的走私活动则不受动物防疫的监控,捕捉、贩运、销售、食用以及放生野生鸟类不仅会造成病毒跨地域的传播,而且由于操作者与野生鸟类密切接触,有可能会造成病毒在鸟与人间的传播。所以,严格监控合法以及非法的鸟类贸易也是防控禽流感传播的重要环节。
[编辑]
易感人群
人类方面,要经常保持农场及家禽售卖场的清洁及卫生,以免病毒的积累。此外,根据越南河内的Dr. Jeremy Farrar的临床经验,自身免疫系统较为活跃的人,当他们与病毒有过接触,病毒会刺激免疫系统对肺组织造成更大的破坏。因此,若已知个人对污染较容易敏感,应格外留神。
[编辑]
不当的应对措施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迁徙物种公约工作组公布的技术文件,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入手防控禽流感的思路是正确的,但是在全球性的禽流感恐慌下,出现了一些不当的应对措施。在中国的一些动物园,为区隔野生鸟类与园内饲养的鸟类,管理者彻夜开启探照灯,以期驱赶野生乌鸦;在澳门政府将麻雀列为需要驱赶的害鸟;此外一些地方完全禁止了与鸟类有关的任何活动,包括活禽贸易、野生动物救治以及对鸟类的野外观测。事实上包括乌鸦、麻雀在内的许多城市常见鸟类,均为留鸟,不进行长途迁徙,传播禽流感的几率极低,而对鸟类的一般性研究和适当的接触,并不能显著增加接触者罹患禽流感的几率。对禽流感的过度反应,将会制造社会恐慌,为鸟类研究和禽流感的正常防控制造人为的障碍。
[编辑]
疫情
* 2004年冬季,东亚发生H5N1亚型禽流感
* 2005年10月,东亚、东南亚、欧洲等地相继传出H5N1禽流感感染报告
[编辑]
参考资料
* 香港电台电视节目–《铿锵集》:2005年7月24日及10月23日
[编辑]
参见
* 流行性感冒病毒
* 传染病
* H5N1流感
[编辑]
外部链接
* 台湾卫生署疾病管制局-流感防治网
* 香港政府预防禽流感网页
* WHO|Avian influenza
* 《铿锵集》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副教授管轶博士 表示一直在样本中找到H5N1病毒 香港电台
* 全球关注禽流感疫情 新浪网专题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关于禽流感的技术报告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英文)
* 第三届国际迁徙性水鸟保护协定缔约国大会公报(英文)
取自""
页面分类: 新闻动态 | 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