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形成了既对峙又互渗的三大文学派别,是?

王朝知道·作者佚名  2010-11-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分類: 社會民生 >> 其他社會話題
 
參考答案:

分别是左翼"、"京派"、"海派"三大文学派别

三大派别(潮流)之间的对峙与互渗。大体说来,"海派"是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商业文化与消费文化畸形繁荣的产物。他们依托于文学市场、既享受着现代都市文明,又感染着都市"文明病"。正是对都市文明既留念又充满幻灭感的矛盾心境,使他们更接近西方现代派艺术,有着较为自觉的先锋意识,追求艺术的"变"与"新"。而以北京等北方城市为中心的"京派"是一批学者型的文人,也即非职业化的作家。他们一面陶醉于传统文化的精美博大,又置身于自由、散漫的校园文化氛围之中,天然地追求文学(学术)的独立与自由,既反对从属于政治。也反对文学的商业化。这是一群维护文学的理想主义者。而"左翼"作家则自觉以现代大工业中的产业工人代言人的身份,对封建的传统农业文明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以及西方殖民主义同时展开批判,要求文学更自觉地成为以夺取政权为中心的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工具。三大文学派别(潮流)创造了不同的文学景观,但又统一生存于30年代社会、思想、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因而在整体文学的张力场上又显示出某些共同的趋向。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