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欲淫,邹君乃遗之技乐美女四人,穆公朝观,而夕毕以妻死事之孤,故妇人年弗称者弗蓄,节于身而弗众也。王舆不衣皮帛,御马不食禾菽。无淫僻之事,无骄熙之行。食不众味,衣不杂采。自刻以广民,亲贤以定国,亲民如子。邹国之治,路不拾遗,臣下顺从,若手之投心。是故以邹子之细,鲁卫不敢轻,齐楚不能胁。邹穆公死,邹之百姓,若失慈父,行哭三月。四境之邻于邹者,士民乡方而道哭,抱手而忧行。酤家不雠其酒,屠者罢列而归,傲童不讴歌,舂筑者不相杵,妇女抉珠瑱,丈夫释玦靬,琴瑟无音,期年而后始复。故爱出者爱反,福往者福来。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其此之谓乎!故曰:“天子有道,守在四夷;诸侯有道,守在四邻。
參考答案:不知还来得及否。
楚王喜欢美色,邹君(此人可能不是指邹穆公)送给楚王四个歌伎乐女,邹穆公早上观看楚王的歌伎,而晚上就停止(欣赏)因为自己的妻子去世了,所以女子的年龄不和自己相当就不纳娶,节制自己的欲望而不宠幸很多女子。邹穆公的车架外边不披毛皮、布帛,他的马不吃禾苗、粮食。没有纵欲、乖僻的爱好,没有骄纵肆意的行为。吃饭不要求什么味道的菜都有,穿衣不讲究各种颜色的服饰都具备。所以,邹国虽然弱小,鲁国、卫国不敢轻视,齐国、楚国不能胁迫。邹穆公死后,邹国的百姓,就像死了慈爱的父亲,哭哀三个月。邹国的四方邻国,百姓对这邹国在路上哀哭,抱起手来哀伤的走路。卖酒的人家不要酒钱,卖肉的屠户罢市回家,顽皮的小孩不唱歌,舂米浆泥墙的人停止操作,妇女摘下珠(戴在头上的珠宝)瑱(戴在耳朵上的玉),男子取下玦(带在身上的玉器,环形有缺口)靬(带在身上的皮革饰品),人们不弹拨琴瑟,满周年后重新开始。所以付出仁爱的人也会得到人们的敬爱,给别人造福的人也会得到福运。《易经》说:“白鹤在山的背阴鸣叫,它的同类声声应和。”不就是说的邹穆公吗!所以说:“天子有道,四方的外国就不敢侵犯;诸侯有道,四邻的诸侯就不敢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