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宽衣肥袖是汉代服装区别于其他民族服装的最大特点
日本和服借鉴了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而非我们去模仿。
汉代的鞋履也有严格的制度,凡祭服穿舄、朝服穿率、出门穿屐。妇女出嫁,应穿木屐,还需在屐上画上彩画,系上五彩的带子。
2.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单衣〕、襦〔短衣〕、裙。汉代因为织绣工业很发达,所以有钱人家就可以穿绫罗绸缎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长裤,贫穷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
3.你说的是术士吧.在那时叫术士.是有地.
4.高祖
惠帝
少帝恭
少帝弘
文帝
景帝
武帝
昭帝 宣帝 │ 元帝 │ B.C.49 │ B.C.33 │
元帝
成帝
哀帝
平帝
孺子婴
(新) 王莽
(西汉) 更始帝
(东汉) 光武帝
明帝
章帝
和帝
安帝
北乡侯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弘农王
献帝
5.公元前104年,汉朝编造了《太初历》,载有节气、朔望、月食及五星的精确会合周期。
这是中国历法的第一次大改革,但精度较差.
十二辰即十时辰,在汉朝后期开始广泛使用,并沿用至今的一种记时方法。用十二时辰记时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2个小时。
在汉代人们习惯将十二辰与十二地支一一对应起来,即习惯说子时、丑时、寅时、卯时……亥时。一般情况下卯时正好日出东方,午时却日上中天,到酉时太阳已开始在西边沉下去了,所以又有日出为卯时,太阳当头是午时,日没则是酉时之说。其实,在汉代以前就有十二辰一说,那时的十二不是计时的,而是对周天的一种划分方法。其方法是沿天赤道从东向西将周天划分为十二等分,并用地平方位的十二地支命名,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辰与二十八宿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由于二十八宿在天空中的位置随着季节的变化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只有当星宿南高挂在正中天时,十二辰才与地平位中的十二地正好一一对应。但到汉代后期,人们又用十二辰来记时,为了记时时不因二十八宿在夜空中位置的改变而出现差错,所以就规定日出为卯时,日上中天为午时,日没为酉时,且沿用至今。
对到后期用时辰.
6.历史上活动在白山黑水之间的肃慎人、挹娄人、勿吉人、(革末)吉人和女真人,都是满族不同时期的先人(其中十三世纪初,被蒙古族灭亡的金国的女真人是满族的直接族源),到明朝初期,原来就以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为中心,散布在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东达海滨的女真人,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对明朝和朝鲜掠夺的欲望和交换的要求,逐渐结成新的联盟,开始了频繁的南迁。重新分布于长白山周围和辽宁省的东部.北部地区,大部分定居,并以农耕业为主。以后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并建立了“大金国”,完成了满族统一的大业。1635年,皇太极废除女真的旧称,定族名为“满洲”,简称满族。
7.‘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军
点评:卫青,霍去病,李广,赵充国,一连串流光异彩的名字,无不让每个中国人神往,让每个中国人自豪。匈奴人当年横行欧洲,十三国联军竟不能挡,西罗马帝国迅速灭亡。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却最终倒在了汉军的铁蹄下。汉军是一支将游牧民族的野蛮精神与汉朝人的战术纪律发挥到极致的一支军队。严酷的训练和优秀的将领造就了这支军队强大的战斗力。匈奴人被欧洲人称为闪电的鞭子,那如果他们遇见汉军呢!相信他们宁愿遇见匈奴,也不愿遇见卫青霍去病们。汉王朝存在了400多年,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即使是其处于统治末期,其军队依然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这点更是其他王朝不能比拟的。
8.汉朝铁的冶炼技术已经很成熟了。而此时的西方对于铁的使用却不如我国普及,这与双方
社会发展历程有很大关系在后面我会在谈及。 由此可推断,士兵带甲上阵已经在三国时代
的战场上很普遍了,当时的军队的平均防御水平已经到了较高的程度。
9.汉武帝在长达53年的统治中(公元前147年—前87年),拓展了帝国疆域并扩大了对外联系。他的著名使节张骞从中亚带回了各种有用的植物。究竟是哪些植物,记载不一,最常提及的是葡萄和紫花苜蓿。张骞并没有引进后来归于他名下的大部分植物,其中有几种先前就传入了(例如小麦),也有许多是后来引进的(从胡萝卜到菠萝;罗佛,1919年)。但无疑该时代对科学、医学及农学思想的传播是决定性的:丝绸之路前所未有地繁荣兴盛起来了。
10.想了解去看看<礼记>
我不好找汉朝礼节太多`.
礼记上有详细的介绍.
11.东汉时期的音乐风格承继于西汉。在河南南阳出土的汉画中,有乐舞百戏图,反映了当时的
音乐舞蹈情况。 乐器方面,东汉保留了西汉的竽、瑟、琴。
楼主要感谢我吧.
我帮你找全拉.
嘿嘿```
累死我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