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惜春小评
“原应叹息。”“原”总领下文——贵妃的领袖地位;“应”多理性而少感情——迎春的传统与懦弱;“叹”——中心词语,探春对家庭破败的深刻意识与深沉感情;而“息”——大事已去,煞尾的音节,余韵犹在,读来令人痛彻心扉。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读来有尺幅千里、意境深远之感,不愧为永远的惜春。她艰难的心路历程,是否有画中一般难以琢磨?
或许,面对难以挽回的倾褪,她走了一条多少人用悲叹走过的路。在她之前的八大山人、青藤、雪个,再远一点的还有更多,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人或为皇室后裔,或为山野之人,但他们对一种秩序的破灭总有一种清醒的认识,然而他们超脱世俗的悲情,使他们的笔底山河一样具有破败萧条之美。八大山人等人,他们的画笔下流露出的是一种震慑力,秃鸟,怪石,以极端的丑来嘲弄破灭的现实。然而,八大山人不会忘记,他的真实姓名叫——朱耷。他是明朝皇室的后代。同样,惜春也不会忘记,她的全名叫——贾惜春。对旧有秩序的感情上的留恋,那是他们最后的存身之所;对国家、家庭的爱,同时也是一种对责任的蔑视——或者说无法尽到责任,所以选择逃避,但逃避了之后,却还是逃不开那种对旧有秩序的感情的羁绊。于是,在山河飘零之际,他们用画笔记录下了岁月的流逝,与美的脆弱。一个王朝的背影,正是他们心灵的“山水横拖”,笔底的楼台高起。不知他们心灵的画布上,有几寸尺幅千里、有几重意境深远!
说到这里,不妨荡开笔说一说绘画技法与王朝末世之事,尽管笔者水平很低,不免让诸位见笑。或许,大家都不会忘记,北宋王朝的覆灭,金兵的入侵,与《满江红.怒发冲冠》深沉悲凉的曲调。但是,大家是否还记得,《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瘦金体(一种字体)、皴染法?
“江山千里望无垠,元气淋漓运以神。北宋院诚鲜二术,南唐法从弗多皴。当惊常世王和赵,已讶一堂君与臣。( )不自思为臣者,尔时调鼎作何人?”这是《千里江山图》的题诗,作者可能是蔡京。千里江山,只是,不久便被蹂躏得疮痍满地。尽管这样,北宋的青绿山水画水平已经达到了顶峰,而《千里江山图》作为青绿山水的奇葩,也就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
贾惜春的千里江山是?她的家庭?她的绘画?还是她向往着的宗教殿堂?我们无从得知,只知她的青春与美貌在黄卷青灯间消耗殆尽。
北宋,那个末代的王朝,在绘画技法上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皴法的运用。名目繁多,如鬼脸皴、蟹脚皴等,一时难以说全。然而,这也是那个时期绘画技巧的一大缺点——皴法的运用过于生硬、死板。一个王朝的背影,在绘画技巧上,也留下了如此这般的痕迹。
这样做作的技巧,想必惜春是不会用的。这个充满灵性的女孩,素长写意山水,这在《红楼梦》中也有提到。她的清洁,原本不该世俗去玷污。然而,一个可笑而有可悲的决定作成了——让她去画大观园的图景!
这可能是她耗费心血最多的作品了。因为对旧有秩序的留恋,和害怕家庭覆灭的空虚,促使她提起画笔,作出一幅她根本就不擅长的锦绣图画。画面上的花团锦簇,掩盖不住失去灵性的死气沉沉,同时,家族覆灭的痕迹,在这幅图中可曾有体现?
最终,一个家庭,一个王朝覆灭了。而守在经院中的惜春,是否会在午夜梦回时,如梦似幻地记起,她曾经是那个已经很难想象是她的人?
无论如何,她用画笔收住了,属于她的千里江山。
最后,用笔者曾经写过的咏《千里江山图》诗作为结尾:
半壁寥寥半壁沉,亦难二术亦难皴。横拖山水八千里,纵起苍衣万仞尘。翠意绝嚣南国梦,青烟落曳北疆魂。昨宵藕榭悲歌没,隔世高台晚照沦。力透三分风里泪,湍流一季故园心。难夺耀日春光烬,可追深情末路吟。沧海遗珠千仞立,半为黄土半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