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女性患者,2002年做的右乳全切手术,2005年10月发现刀口下方3CM 处长出3个小疙瘩,都在皮下不疼不痒,到2006年初时头上长出30多个,脖颈上出了6个,俩腋下都长 满了类似的疙瘩,肚皮,脊梁处也都有,主要集中在上半身,最少有100多个,5月份开始吃中药慢慢地都消了,2007年1月份脖子和背上的疙瘩又长出来还是在老地方,原来没出疙瘩的地方也长了几个,现在我还吃着中药,前几天又发现有的地方长出新疙瘩了希望得到准确答复,谢谢!
參考答案:起风疙瘩到底是什么病?
荨麻疹(俗称风疙瘩)是春季多发病。其发病率非常高,有人曾做过统计,全球约1/5人患过荨麻疹。难怪有人把它称为“皮肤科第一病”。
荨麻疹的皮疹即风团(风疙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同、高起皮面的暂时性水肿性斑疹,伴有剧烈搔痒。患者常因此而搔抓不止,白天影响工作和学习,夜间影响睡眠。风团出现一般可持续数小时至十多小时,而后自行消退;较严重者可伴有腹痛、腹泻或胸闷、哮喘发作。
绝大部分荨麻疹可在1—3周左右痊愈。若反复数月不愈则称为慢性荨麻疹,有的在搔抓、划碰后皮肤局部出现索条状风团,称皮肤划痕症;有的在遇冷风冷水时发病,称寒冷性荨麻疹。
和其它疾病一样,患了荨麻疹之后,首先应寻找病因,一般来讲急性荨麻疹的病因为机体对外源性过敏物质(过敏源)的一种急性过敏反应,所以病因较易寻找。常见的有:食入异种蛋白如鱼、虾、肉类;食用植物类食品如桃、腰果等;吸入过敏源如春季的花粉、霉菌孢子、粉尘等;使用过某些过敏性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等;体内有急性感染病灶等。找到病因后,便可以有针对性地治疗,从根本上控制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则较复杂和难以寻找,患者往往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因素(过敏体质)和慢性病灶。在诊治中,可根据患者情况,如发作频度、发作时间、伴发症状等,选用合适的药物或药物组合。慢性荨麻疹患者也可通过摸索及体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药物和预防方法,比如,少吃高热量、高蛋白的食品,清洁居室,远离花粉等过敏源,预防过敏发生。
荨麻疹的病因相当复杂,主要与下面10种过敏因素有关:
药物:常见的如青霉素、阿斯匹林、某些降压药、降糖药、胃药、疫苗以及X线造影剂等。
食物:引起过敏的食物种类有鱼、虾、蟹、贝类、蛋类、牛肉、羊肉、牛奶、芹菜、泥螺、苋菜、鸡毛菜、莴笋、香菜、花生、黄豆、笋、雪里蕻咸菜、辣椒、草莓、香蕉、胡椒、葱、蒜、洋葱、蘑菇、酒糟、米醋、韭菜、酒、芥末、西红柿、生花生、生粟子、生核桃、桃、葡萄、柿子等,还有现代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色素、防腐剂等。
吸入性的过敏原:常见的有螨虫、真菌孢子、花粉、宠物皮屑和毛发、汽车尾气、甲醛等。
接触性的过敏原:常见的化妆品和护肤品(如药皂、香皂、沐浴露、花露水、香波、染发剂、洗手液、护发素、洗洁精、甚至各种护肤霜、美白霜等均含有种类繁多的化学成分)、金属、塑料制品、油漆(尤其是家居装修中的甲醛等)、动物的排泄物甚至衣物等。
感染性过敏原:有细菌、病毒、寄生虫———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时,很容易发生过敏现象。
毒素:如某些昆虫毒素等。
物理因素:皮肤局部受压后、或接触了冷水、冷风、热风或日光照射后也会引起过敏。
精神因素:有的人在情绪紧张、月经不调、更年期时也会发生过敏现象。
遗传:有的患者有家族过敏遗传史,如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等。
疾病:如风湿热、白血病、内分泌紊乱等疾病也可以成为慢性荨麻疹的病因。
2 找到过敏原 预防有目标
治疗先查病根儿
解放军304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张晚霞指出,得了荨麻疹,最好到医院皮肤科或变态反应科就诊,医生会通过细心的问诊帮助患者选择一个过敏原进行检测。过敏原的检测一般分为三大类,有接触性的斑贴试验、食物性的过敏原检测试验和吸入性的过敏原检测试验,过敏状态较重的病人最好都做一遍。检测过敏原的方法很多,有的是在皮肤上用细针做点刺试验、有抽血做化验的、有用生物共振的方法检测的、有的在皮肤上做斑贴试验等。
张大夫解释道:“查找过敏原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对于一些能够避开的过敏原,只要能够避免再次接触和稍加用药就可以了。比如说对鱼虾过敏不吃就是了,对动物皮毛及制品过敏的人,尽量避免接触羊毛衫等。但有的过敏原即使查出来也不太容易预防,如花粉、杨柳絮、螨虫、霉菌孢子等,这些存在于空气当中的过敏原防不胜防。”
3 迎着“敌人”上 逐渐可耐受
脱敏治疗贵在坚持
像花粉、杨柳絮、螨虫、霉菌孢子等引起的过敏原就无法治疗了吗?邹主任说,可以通过脱敏治疗。但是首先要找到过敏原,比如说对尘螨过敏,医生就可以用成品的尘螨试剂作为抗原,稀释以后,定期给病人皮下打一点,逐渐增加试剂的浓度,病人会逐渐对尘螨产生耐受,渐渐地就不会有过敏反应了,这就叫脱敏治疗。但脱敏疗法的过程比较漫长而麻烦,往往需要一至两年左右的时间,开始治疗时每次间隔1周,因此很多人都难以坚持下来。然而,如果当患者确诊为对某样东西过敏而不采用脱敏疗法的话,“风疙瘩”可能就会时断时续地伴随终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