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打小报告不是好孩子?我10岁
參考答案:近日,有读者给我们来信反映,在她女儿所就读的中学里,有一些男生利用课余时间围在教室的电脑旁看不健康的碟片。可当她问女儿有没有同学把这一现象向老师报告时,女儿却很不屑地回答说:“干吗要报告,不是得罪人吗?”,令她一时倒不知该怎么说才好。
其实,类似的想法在如今的学生中并不少见,比起大人眼中的“善恶是非”,他们更注重的却是“人际关系”。如果你的孩子碰到了这样的事情,他是怎么做的?你又会怎样处理?
担心遭报复 孙勤 45岁 会计
那是在我女儿刚读预备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她有点闷闷不乐,也不太喜欢与人交流。我们问起,也不太愿意和我们说,当时我非常担心。
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我“碰巧”看到了她写的周记,这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前些时候,她们班一些男孩子违反学校规定在教室里踢足球,搞得乱七八糟,有一次还把她的两杆笔砸坏了。于是,气不过的她就向老师打了小报告。老师严厉地批评了那帮淘气鬼,并且罚他们打扫卫生两天。不知怎么,这帮男孩子知道了告密者,经常找机会欺负我女儿,不是今天不小心把她的书碰掉了,就是明天把水洒到了她身上,或者就是帽子里多了些小纸团。这样一搞,老师那她是不敢再去了,而且她还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
当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我便有意与她爸爸聊起了这方面的话题。内容嘛,当然是大同小异了,只是主人公换成了我单位同事的孩子,因为我不想让女儿知道自己是个偷窥者。首先我说现在的孩子都很乖巧,有时候为了所谓的同学关系不太乐意去向老师反映班级里的情况,有时候甚至不惜自己受到委屈,实际上这不是好方法,最终倒霉的还是自己。听到这里,女儿也放下碗筷留心起来。接着,我就说虽然不是鸡毛蒜皮的事都得打小报告,但有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特别是自己遇到麻烦时还是要告诉老师,寻求老师的帮助。我把那个例子偷梁换柱地陈述了一番后,说那个同事的孩子后来又找了老师。经过老师的教育后,那些皮大王没有敢再欺负她。
在我的启发下,第二天,女儿就在几个好伙伴的陪同下去了班主任的办公室,把事情搞定了。
采取“迂回”战术 刘雯 40岁 公务员
“作弊可耻”的观念,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有,但是,因为学习压力大并且存在侥幸心理,还是会有一些孩子要忍不住冒险一试。最近,我就从儿子口中听说了这么件事。
上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我照例问他考试的情况,他说“还可以”,便把话题转到了他同桌身上。这个同桌我也认识,算是儿子的一个好朋友,脑子挺聪明的,就是看到语文外语就头疼。这次语文考试,老师说要背出这学期教的所有古文,他便慌了神。于是,考虑再三,决定铤而走险,采取夹小纸条的方式,并在临考前就告诉我儿子,让他“帮帮忙,就当没看见”。儿子说,他当时挺矛盾,既不想当场指责,破坏和朋友的感情,又怕朋友不小心被老师抓住后自己会被怀疑是他的同伙,甚至还有一种花那么多功夫背书有点“亏”了的感觉。所以,整场考试下来,他的感觉很不好,心思一直不能完全集中。等到考试结束,同桌交卷,他才跟着解脱似的,别扭极了。
“你没想过跟老师报告吗?”我忍不住追问,没想到却招来了他振振有辞的“说教”:“报告?想得倒简单,作弊这种事最难搞了,除非当场汇报当场抓住,过后没证据,根本就不行,难道你还真的在考场上把他揪出来吗?”“这……”我词穷了。
事后想想,换了我恐怕也没那个“揪出来”的勇气。于是,我只好采取了“迂回”战术,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委婉地跟老师反映了班级考试纪律的情况。老师当场答应会狠抓,我才算勉强松了口气。
我有话要说
向老师打“小报告”是要被小朋友孤立的,不去告诉一般却没有什么损失,所以我是不会主动报告的,还是同学关系比较重要。———小文
现在的孩子的确会“做人”。作为班主任,很少有同学向我打“小报告”,有时甚至还互相包庇,“逼”着我们要主动到同学中去了解情况,才能发现一些不大好的苗头,及时制止。——钟华
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无奈的事,当别的孩子都“聪明”地选择了不报告时,你让自己的孩子去报告,就是明摆着让他吃亏,所以只有随大流,让孩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李兵
刚做老师时,我很喜欢那种什么事情都跟我说的学生,这除了能掌握情况外,还有虚荣心在作怪,学生围着自己转的感觉很好。但慢慢的,我就讨厌起来了,什么“某某今天没值日啦”、“某某丢废纸啦”、“某某说我坏话啦”等等,没时间去处理这类事情。———朱梅
“人际关系”中的歪风邪气不同程度地在社会上存在着,学生又怎能都是一身正气呢?所以,关键要根除大人世界中是非不分的问题。———张志达
我不支持这种担心遭报复而知情不报的做法。学校里面可以搞一些匿名检举,不要让学生心寒得只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杜小双
记者手记 有点“不舒服”
采访这个话题,不由想起很多自己上学时的事来,跟同桌闹别扭、向老师告“御状”、有人忘做作业毫不留情地记下名字……这些破坏人际关系的“傻事”我几乎全做过,对比起来真是有些惭愧。不过,话说回来,即使表现如此“恶劣”,毕业时,大家都没有记仇,聚会的时候最多也不过把这些事当个乐子,真不知算是我特别幸运还是我们这一帮人都特别单纯。
于是我不禁要感叹:现在的一些孩子思想“严密”了,或许也并不幸福,想得多,束缚多,率性和快乐就少,永远是这个样子的。只不过,我也自知没有理由说他们这样做就“不好”,就像那些家长所为难的一样,心里头明白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那么,就让我说,我觉得“不舒服”吧,就像有的时候看电视,见一些10来岁的孩子,看上去还满脸稚气,说起话来却已经“头头是道”,满嘴“官腔”,惊讶佩服之余还是要觉得别扭一样。也许,在我老套的心里,还是觉得一个年龄的孩子就该是一个年龄的样,当他们过于成熟懂事了,我反而不适应了。
所以,我真的挺佩服这次采访中的这些家长的,他们大都在矛盾与尴尬中选择了忍耐和循循善诱,却不愿意主动教孩子“圆滑”。即使在整个过程中有跌倒、有受伤,至少它证明了,我们曾经年轻。
这个是西安教育网上的,建议可以参考一下
反正一句话,要正确处理打小报告,必须是情况而定,看学生出于什么动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