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 全程反映时间和灰阶响应时间 是什么关系?

王朝知道·作者佚名  2012-07-0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分類: 電腦/網絡 >> 硬件
 
問題描述:

有的液晶显示器写着5ms<全程>或5ms<灰阶>时间是怎么回事? 那个好些?

參考答案:

5ms全程“响应时间”就是黑白响应时间。所谓响应时间,是液晶显示器各像素点对输入信号反应的速度,即像素由暗转亮或由亮转暗所需要的时间(其原理是在液晶分子内施加电压,使液晶分子扭转与回复)。响应时间越短则使用者在看动态画面时越不会有尾影拖曳的感觉。

为了将响应时间这个非常抽象的意义更形象的展示给大家,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换算:30毫秒=1/0.030=每秒钟显示33帧画面;25毫秒=每秒钟显示40帧画面;16毫秒=每秒钟显示63帧画面;12毫秒=每秒钟显示83帧画面,而8毫秒=每秒钟显示125帧画面。

市面上绝大部分液晶显示器标称的响应时间,都是黑色与白色之间转换所需要的时间,当然液晶黑白转换是最快的而不是最慢的。液晶显示器其它颜色之间转换,如白色变灰色,红色变蓝色等,比黑白之间转变所需要的时间多。一款标称12ms的液晶显示器,显示的蓝点要变成红点所需要的时间可能是几十ms甚至更高。当我们玩游戏或看电影时,屏幕内容不可能只是做最黑与最白之间的切换,而是五颜六色的多彩画面,或深浅不同的层次变化,这些都是在做灰阶间的转换。

在传统响应时间计算方式下,液晶显示器虽然可拥有16ms、12ms或更快的响应时间,然而其灰阶响应速度却可能超过20ms甚至40ms。所以,以黑白黑为响应时间标准无法全面表现LCD真实的反应速度。于是,灰阶响应时间便应运而生了。

灰阶响应时间,也就是GTG(Grey To Grey)。通常来说,液晶屏幕上人们肉眼所见的一个点,即一个像素,它是由红、绿、蓝(RGB)三个子像素组成的。每一个子像素,其背后的光源都可以显现出不同的亮度级别,而灰阶就代表了由最暗到最亮之间不同亮度的层次。这中间的层次越多,所能够呈现的画面效果也就越细腻。灰阶响应时间与普通液晶显示器利用液晶分子在闭合状态下所获得的最小值标注方法不同,GTG的响应时间在标注上采用的所有灰阶切换过程中所产生的最大响应时间,也就是说每个液晶分子在64级或256级灰阶的全程切换时间。以8 bit的面板为例,它能表现初256个亮度层次(2的8次方),我们就称之为256灰阶。LCD屏幕上每一个子像素,均由不同亮度层次的红、绿、蓝组合起来,最终就形成了不同的色彩点。可见,屏幕上每一个点的色彩变化,其实都是由构成这个点的三个RGB子像素的灰阶变化所带来的,因此灰阶响应时间比传统的黑白响应时间更能反映一台液晶显示器在实际使用中的效果。

建议选购的时候不要只看它的广告,要多了解它的具体参数,这对你很有帮助。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