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成群是什么意思??

王朝知道·作者佚名  2012-09-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分類: 教育/科學 >> 學習幫助
 
參考答案:

鸿雁

1.Anser cygnoides Linnaeus

雁形目,鸭科。别名大雁、洪雁、冠雁、原鹅,英文名 Swan goose

(;)

我国东北、内蒙古、新疆、青海、河北、河南、山东及长江下游、台湾有分布。国外见于西伯利亚等地区。

形态:体长800~930毫米。背、肩三级飞羽及尾羽均暗褐色,羽缘淡棕色;下背和腰黑褐;前颈下部和胸均呈淡肉红色;头顶及枕部为棕褐色;头侧浅桂红色;须及喉棕红颈白色,后颈正中呈咖啡褐色。虹膜赤褐色或褐色。雄雁的上嘴基部有一瘤状突。

生态:常栖息于旷野、河川、沼泽和湖泊的沿岸。春天20-40只集成小群,秋季集群较大。飞行高空排列成 "V"字形。主食各种水生和陆生植物及藻类,也食少许软体动物的贝类。在北方营巢繁殖,巢形皿状。一窝产卵5-6枚乳白色卵,重125克左右。孵化期为28-30天。雌鸟孵卵,雄鸟守候在巢的附近。

是家鹅的祖先,为重要的遗传资源,应予保护。

2.古代可作书信的代称。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长期拘留,关押在北海(今贝加尔湖)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却谎称苏武已死。与苏武一同出使匈奴的常惠秘密地见到了汉使者,告诉苏武并没有死,并让他对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打猎,射到一只鸿雁,雁足上系着一块帛书,上面说苏武在一大泽中。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诡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归汉朝。民间还流传一个故事是: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王宝钏苦守寒窑十数年矢志不移。一日,王宝钏正挑野菜,忽闻空中鸿雁连声呼唤,遂请求代为传书于平贵夫郎,然一时难寻笔墨,情急之下,撕下罗裙,咬破指尖,写下血泪书信,倾诉对爱情忠贞和盼望夫妻团圆的心情。由于这些故事的流传并成为千古佳话,因此,鸿雁也就成了邮使的美称。

“鸿雁传书”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传说,因为鸿雁属定期迁徙的候鸟,信守时间,成群聚集,组织性强。古人当时的通信手段较落后,渴望能够通过这种“仁义礼智信”俱备的候鸟传递书信,沟通信息。史载,汉武帝时出使匈奴的苏武被反复无常的单于扣留达19年之久。昭帝即位后,了解到实情,让新派出的汉使对单于说:“汉朝天子猎到一只北来的大雁,雁腿上系着一封信,写着苏武正在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单于见道破天机,无法隐瞒,遂放苏武归汉。“鸿雁传书”一词即由此而来。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