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时候为什么日伪军比日军还要多 ?

王朝知道·作者佚名  2012-09-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分類: 社會民生
 
問題描述:

他们是怎么想的 ?

參考答案:

这个问题我以前回答过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占领区内的反抗活动此起彼伏,为镇压地方反抗而牵制了大量的作战用正规军。为解决前线作战兵力不足的现象,希望利用当地现有的兵员维持统治,招募当地人民来负责占领区治安。根据日本占领区的傀儡政权的管辖范围,设立如“南京国民革命军”、“华北治安军”等,各傀儡政权没有相互干预伪军活动的权利,但日本军官有权随时调遣任意地区的伪军。

1938年时,伪军在中国的数量约为78000人,随著1940年汪精卫叛离国民政府建立新的政府后,在华伪军数量急剧上升至145000人,并在1942—1943年期间国民政府推行“曲线救国”口号,许可国民革命军指挥官在面对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可为保存实力,暂时投降”的指令后,伪军数量开始爆炸性增长。根据中国共产党在抗战结束后的统计,在华伪军中62%左右是原国民革命军部队。其中除了部分伪军驻扎在城市负责占领区治安维护外,绝大部分的伪军被调往华北地区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其中还有不少伪军参与了在华北地区对平民的大屠杀活动。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经过中国军方统计,除伪满洲国以外所有驻华伪军的数量大约是118.6万人,但目前广泛流传的版本中也有逾200万伪军的说法。这个数量的伪军几乎与在华日本军队的数量相当,但指挥伪军的却是日本军队。根据统计,中国是唯一一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伪军数量超过侵略军队数量的国家。这个比例造成的奇异现象一直是战后被中国人民诟病的问题之一。

有个叫吴化文的伪军将领

,他本来是冯玉祥的西北军帐下将领,后来看老蒋得势就成了中央军。抗战开始之后,一开始先是施展其逃跑功夫,成功的保存了实力,后来实在躲不过去,见势不妙又投降了一次,摇身一变成为汪伪政府的上将司令,并且还很卖力,在山东给八路军制造了不小的麻烦。对此,他对部下是如此解释的:“如果日本打赢了,咱们当然不吃亏,日本人输了的话,老蒋还需要我们去打,也不会把我们怎么样,最不济的话,还可以去投共军,他们也需要咱们打国军。”他说到也做到了,抗战结束后他成了国军第九十六军军长。看国军不行了,又宣布起义,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五军军长。1962年善终。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