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的写作背景

王朝知道·作者佚名  2009-06-2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分類: 人文學科 >> 中國文學
 
問題描述:

1.写作时间:

2.写作原因:

3.作者情况:

4.写作目的:

參考答案:

《繁星》的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上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芳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船抵达马塞。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繁星》是巴金1927年从上海赴法国留学途中在邮轮上写下的一系列文章中的一篇。

一九二七年一月,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最严峻的时刻。革命军队正在向南京和上海进发,此时,巴金启程赴法留学。这个对革命充满热切的向往、渴望为人民牺牲的青年,没有料到会是在这样的时刻离开祖国。巴金认识到这一点,经过激烈的内心斗争,他才做出了走的决定。

一九二七年一月十四日,巴金和朋友卫惠林结伴,在上海,登上一艘法国邮轮“昂热” 号。 。他们经过香港、九龙、西贡、新加坡、吉隆坡,越过印度洋,抵达红海的吉布提,然后通过苏伊士运河到塞得港,从这里跨过地中海到了马赛。他给大哥的信中描写了旅途见闻,五年后他把这些信件集成一本小册子题为《海行杂记》出版了。

它以清新的笔调、饱含感情的描绘着多彩的山光水色,异乡的风土人情,初步接触到帝国主义统治下殖民地人民悲苦的生活;描写了在西贡、新加坡所接触到的、被称为“海外孤儿”的华侨,对来自祖国的同胞那种至亲好友般的亲热;同时也诉说了他那些朴素的生活信念。这本处女作,初步显露出巴金在文学创作上的才华。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