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有几种语言方式表达?

王朝知道·作者佚名  2009-06-2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分類: 人文學科 >> 中國文學
 
參考答案:

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甍,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君王至高无上,享有种种特权,连“死”也有专称,除“崩”外,还有“山陵崩”、“驾崩”、“晏驾”、“千秋”、“百岁”等。一般官员和百姓死亡,则称“殁”、“殂”、“千古”、“殒命”、“捐生”、“就木”、“溘逝”、“作古”、“弃世”、“故”、“终”等。父母死后。孩子们则讳称“孤露”、“弃养”,长辈去世则婉称“见背”。佛道徒之死,说法更多,如“涅般”、“圆寂”、“坐化”、“羽化”、“示寂”、“仙游”、“登仙”、“升天”、“仙逝”等。“仙逝”现也可用于被人尊敬的人之死。

到了现代,“死”的讳称更是五花入门,书面上除沿用不;少古人的称谓外,又有了一些新的词语,如“安息”、“长眠”、“逝世”:“长逝”、“谢世”、“离世”、“亡故”、“永别”等。口头则一般婉称“老了”、“没了”、“坏了”、“过世”等,在特定环境中,也可说“去了”、“走了”等。

“死”还有许多有着特殊意义的讳称,如:为正义事业而死叫“就义”,为国家和人民而死叫“献身”、“牺牲”、“捐躯”、“殉国”、“殉职”等,死于意外事故叫“遇难”,年幼而亡叫“夭折”。生病而死叫“病故”,年老在家安然而故叫“寿终正寝”,被尊敬的人死去叫“与世长辞”、“心脏停止了跳动”、“停止了呼吸”,马列主义者去世叫“去见马克思”。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基前的讲话》一文中,讳称导师马克思逝世为“停止思想”、“永远地睡着了”、总之,“死”的讳称相当复杂,时代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名目也不尽相同。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