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艺术会不会消亡——这个是我们历史课辩论版块的辩题之一,我方的观点是不会消亡,而对方观点则认为以后总会消亡,甚至在以后京剧艺术只能在博物馆看见……我对京剧艺术知道的少之又少,不甚了解,想请大家来为我找一些有利的论点来证明我方观点,你们个人的有说服性的意见我也愿意采纳,谢谢大家拉!
參考答案:在下以为京剧是不会消亡的。
诚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各种媒体层出不穷,使我们的眼睛有了不够用的感觉。京剧诞生于市民文化尚未高度繁荣的时期(最初是为宫廷演出才进京的),鼎盛于艺术门类有限的时期(民国时即便文化中心,艺术门类也十分有限),从未经历过如此冲击,所以说它衰落过、难以恢复旧日风采是有理由的。但以此判断它会消亡未免武断。
一、传承性。我们知道,京剧是国粹,是积淀了民族审美习惯和文化传统的艺术瑰宝,这种习惯和传统是炎黄子孙的血脉,根本换不掉的。中国人含蓄、稳健、精致、典雅的精神品格在京剧艺术里有着最丰富、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我们很难接受无言的狂野的拥吻,却欣赏《春闺梦》里那妩媚的眼波。正如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血型一样。
二、创新性。京剧并非如一些人想象的那样,是个僵化的、封闭的艺术门类,只依靠传统剧目过活。这是对京剧的误解。事实是我们熟悉的许多的经典剧目都是前辈大师创新的结果。而且,这种创新尽管有弯路,但从未停止过。我曾在北京观摩了邓敏主演的《图兰朵》,老实说,这出戏其实水平有限,唱词尤其水,但其中透露出一个可喜的信号——现在已不再是西洋歌剧改编我们的《梁祝》的时代了,京剧艺术也迈出脚步,以自己独有的艺术语言征服异质文化中的精华了。
三、后备力量。这一点不必多说,大家看看此吧搜寻各种曲目、剧种的网友的热情就知道了。京津一带仍然是重镇,但已大为扩展。
四、其他因素。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我们拿什么献给世界”是一个引起各方面重视的课题。优秀的民族文化瑰宝将在这个大背景下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不仅体现为商机,也有政府上的支持(我不是指李瑞环啊:)大家如果还记得九十年代末兴起的国学热就会知道,文化上的“文艺复兴”情怀也受到政府的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各种私塾式学校的建立、高校国学班的创办、传统文化读本的出版……等等。今年年初教育部又推出大型的“中国读本”。可见,政府在未来将继续对传统文化加大扶持力度。
五……不说了:)恕罗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