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笔法”指的是?

王朝知道·作者佚名  2009-07-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分類: 人文學科
 
參考答案:

“春秋笔法”是指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史记·孔子世家》说 :“孔子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游、子夏之徒,不能措一辞,不能改一字。”即指此。

《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它用语准确,选词严谨,常根据事件的性质、情形和结果以及作者对该事件的态度,选用不同的词语。《春秋》的记事极简短,一般一件事只有一两句话。可是这极简短的记叙,往往微言大义,有着很丰富、很深刻的含意,不仅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且也给读者以深刻地影响。

例如,《春秋》中,“郑伯克段于鄢”,虽然只四六个字,却记录了这样一件大事:鲁隐公元年,郑国君之弟共叔段,谋划夺取哥哥郑庄公的君位,庄公发现后,巧施心计,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诱使共叔段得寸进尺,愈加骄横,然后在鄢这个地方打败共叔段,使他“出奔”。《左传》对《春秋》这句经文隐含的褒贬用意解释道:“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春秋》中这句话,从表面上看,似乎的纯客观的记录,不流露作者的思想倾向,实际上是有褒有贬的。

后来,人们就把这种文笔曲折、微言大义,并带有一定倾向性的文字称为“春秋笔法”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