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朋克(Steampunk)
作者:拉维·泰德哈尔(Lavie Tidhar),eidolon翻译
原文:
The Internet Review of Science Fiction : Vol. II No. 1 : February, 2005 (Printable Sub-Genre Spotlight)
作者:拉维·泰德哈尔(Lavie Tidhar)
"我认为维多利亚式奇幻将大有所为",杰特尔(K.W. Jeter)在1987年的《轨迹》杂志(Locus Magazine)上写到,"只要我们能够想出一种适合的集合规范……一些建立在与那个时代相适应的技术的基础上的事物--或许可以把它称作'蒸汽朋克' (Steampunks)。"蒸汽朋克,这一最初只是作为由"鲍尔斯/布雷洛克/杰特尔三人组(Powers/Blaylock/Jeter fantasy triumvirate)" 写作的"异化历史"(gonzo-historical)文体的口头别名,已逐渐成为公认的概念,并被广泛应用于媒体的表述中,譬如迪斯尼2002年的电影"星银岛"(Treasure Planet)。这一名词也早从它最初的以美国中心转换成一种在英国无标示却取得广泛商业成功的文学式样,这其中的绝大部分作品面向的都是青少年(Young Adult)市场。
这一概念最初是用来描述三个加利福尼亚作家与好友的作品,他们(如前所述)是提姆·鲍尔斯、詹姆斯·布雷洛克和K.W·杰特尔。他们的作品都是复杂的奇幻小说,设定在一个从未真实存在过的维多利亚时代伦敦,其灵感来源是那时候的流行小说,并在此基础上描写了众多奇异的发明和角色。"在任意一个此类传奇中,"彼得·尼克斯(Peter Nicholls)在《科幻百科全书》(The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Fiction)中写到,"一个狄更斯式的伦敦本身即是重要角色。"经由由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和布鲁斯·斯特林(Bruce Sterling)合作的《差分机》(The Difference Engine),它进入了赛博朋克(Cyberpunk)领域。在保罗·德·菲利普(Paul Di Filippo)的《蒸汽朋克三部曲》(The Steampunk Trilogy)中,它又与远古的超自然元素相结合。自那以后,年轻的英国作家们诸如钱那·米耶维尔(China Miéville)、克里斯·伍迪(Chris Wooding)以及伊恩·麦克劳德(Ian R. Macleod)都写作了"维多利亚式奇幻",它们在包装上都有一种统一的设计,因为出版商在实际并未使用"蒸汽朋克"这一名词之前就已经急匆匆地为这些书作了视觉上的区分:画家雷斯·艾德华兹(Les Edwards)以爱德华·米勒(Edward Miller)的笔名为这些作品创作插图,在他的以米勒之名创作的作品中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维多利亚式的浪漫。
所有以蒸汽朋克为领域创作的小说的基本场景都趋向于科技超出理解,并且从任意角度来讲都成为了一种魔法的那个瞬间。继续探讨之下即可发现,维多利亚式的伦敦提供了这种变革发生的历史机遇。在那时,不仅仅有着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大发现,更在于那时工业革命的产品第一次成为日用品大量生产,并从此告别孤独的发明家而进入公众领域。这告诉我们为何如此多的蒸汽朋克小说的角色都是"孤独发明家"原型:布雷洛克《侏儒》(Homunculus)与《开尔文爵士的机器》(Lord Kelvin's Machine)中的伊格纳西奥·纳布多博士(Dr. Ignacio Narbondo);保罗·德·菲利普《维多利亚》(Victoria)中的科兹莫·考博斯维特(Cosmo Cowperthwait);钱那《帕迪诺街车站》(Perdido Street Station)中的伊萨克·丹·德尔·格雷姆勒布林(Isaac Dan der Grimnebulin)。19世纪后期的伦敦英雄处在孤胆精英和大公司生产两者的风口浪尖,一个最有代表性的转变事例就是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和他的门罗公园实验室(Menlo Park laboratories)。这些形象所拥有的不仅仅是一个可笑的名字,因为他们(至少开始)控制着那些能够使用机器咒语的现代魔法师。
到目前为止,蒸汽朋克文本依然一遍遍地重复描述失控的可能性。因为科技的发展超出了个人的范围。它们假定一种神秘的力量,作为机械达尔文主义的反映,以因果律塑造与控制故事。纳布多控制世界的计划必然会被反对;试图设计出第一台原子能列车引擎的考博斯维特害死了他的双亲("当他们重新站立起来,只见蘑菇云的残迹高入云天")。格雷姆勒布林,仅仅因为教一个人飞行而产生的旧式傲慢,在巴斯兰格(Bas-Lag)城(一个从任何意义上来讲都可以完美解读为伦敦的变形的城市)释放出了拉夫克拉夫特式的恐怖。因此,那个几乎被遗忘了的怪人、差分机和分析机(Analytical Engines)(后者是现代计算机的先驱)的研究者查尔斯·巴贝奇[2](Charles Babbage)成为这个流派的偶像,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一方面来说,在蒸汽朋克中科技成为魔法;另一方面看来,其中的魔法却又成为了一种高科技,由此读者对于流派类型稳定性的期待受到了挑战。这一现象可追溯到更广泛的领域,在弗雷茨(J.G. Frazer)的《金枝》(The Golden Bough)中,"魔法原理"依照魔法规律的分类学分门别类。"如果我们对作为魔法的基础的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它们或许会表现出自恰性,(因此)结果与原因同类。"也因如此,幻术操作在巴斯兰格成为一种单独的科学(《帕迪诺街车站》和《伤痕》(The Scar)),而鲍尔斯《阿努比斯之门》和《怪异之潮》中(On Stranger Tides)的魔法操作者不能接触裸露的地面,因为泥土有着类似于魔力的接地装置的作用。然而蒸汽朋克的真正意义在于这两者共存的方式:科技如何成为魔法,魔法怎样被科学规范。这种张力是蒸汽朋克的核心所在。
蒸汽朋克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之上。角色扮演游戏大量借鉴了早期蒸汽朋克的魔法基础世界和《差分机》中的蒸汽计算机时代,在这其中包括了《太空 1889:法尔肯斯坦城堡》(Space: 1889, Castle Falkenstein)、泛用无界角色扮演系统:蒸汽朋克(GURPS Steampunk)以及其他。在漫画中的代表是著名的艾伦·摩尔(Alan Moore)的《奇异绅士联盟》(The League of Extraordinary Gentlemen),众多的日本动漫作品也采用了蒸汽朋克背景,比如说《蒸汽城市》(Steam City①)等等。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蒸汽朋克在法国也很流行,一些作者用法语写作蒸汽朋克冒险,包括大卫·卡尔夫(David Calvo)、法布罗斯·柯林(Fabrice Colin)、弗朗西斯·贝勒瑞(Francis Valéry)和约翰·胡里奥(Johan Heliot)。
以下的书籍、短篇小说和电影列表力图少而精。正如尼克斯所说,蒸汽朋克是一个"高质不高量的流派。"更多的阅读建议可以参见下面的推荐网站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