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能彻底根治鼻窦炎吗?

王朝知道·作者佚名  2009-08-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分類: 醫療/疾病 >> 醫院
 
參考答案:

什么是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

我院耳鼻咽喉科近几年在市内率先开展了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为广大慢性鼻科病患者解除了痛苦。由于这是一项很新的技术,很多病人包括非专科医生都不是很了解。在这里有必要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

使用鼻内窥镜和特殊手术器械进行鼻窦外科手术是在七十年代初期由奥地利鼻科学者Messerklinger开创的,因此又被称为Messerklinger技术(Messerklinger Technique,MT)。最初这项技术的主要内容是在鼻腔、鼻窦内窥镜检查的基础上对鼻窦进行手术,目的在于依靠鼻内窥镜视角广阔、视线可折射的特点来彻底清除窦内隐蔽部位的病变,这对多发性鼻息肉的病人尤为重要。这种手术被称为内窥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随着鼻腔鼻窦粘膜生理学和鼻窦炎、鼻息肉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重视鼻腔鼻窦解剖学结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保护功能在鼻窦炎发生和转归方面的重要性。在粘液纤毛输送功能、粘膜分泌功能、中鼻甲的重要作用、解剖学异常与鼻窦炎、鼻息肉发生的关系、病变的鼻窦粘膜手术后转归等方面均取得了可靠的实验与临床依据,并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理论。因此,美国鼻科学者Kennedy在1986年率先提出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概念。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在彻底清除不可逆病灶的基础上,把纠正鼻腔鼻窦解剖学异常、畅通窦口鼻道复合体和各窦的窦口、重建鼻腔鼻窦的通气和引流、以及尽可能保留窦内粘膜和中鼻甲等生理功能单位作为手术的基本原则,以此创造改善和恢复鼻腔鼻窦粘膜形态及生理功能的条件来治愈鼻窦炎。这一观点在九十年代初期得到国际鼻科学界的公认并迅速推广,使越来越多的鼻外科医生逐渐抛弃已经习惯了的根治性手术方式,而采用一种小范围或局限性的手术来解决广泛的鼻窦病变。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