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友
京剧是我国古老而又高雅的传统文化艺术,在旧时的戏曲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国剧”。
旧时在京昆两界中产生了一个特殊的阶层,这就是“票友”。票友是京昆两剧的业余爱好者。何以对他们称票友?据传说,在清朝雍正尚在当贝勒(即皇子)时,好与善歌者往还,他登位后,因念及这些伶界旧雨,乃发给“龙票”作为他们的生活费用,但禁止他们再和戏班中人相混,以示与伶人有别。从此凡好演唱而不以此为业者,均称为“票友”。
另一说是清朝初期政局尚不稳定,为了给大清朝作政治宣传,朝廷宗人府颁发“龙票”,凭此可到各地去演唱“子弟书”,不取任何报酬,类似现今的慰问演出。后来就把不拿酬劳的唱戏人叫做“票友”。再一说法是到了同治光绪年间,八旗子弟长期养尊处优,不会骑马打仗,他们在吃喝玩乐中唯有一技擅长,这便是跟艺人学得的演唱。后来在西北的征战中,这批贵族子弟特准随军演唱以鼓舞军心,犹似今日之部队文工团,因为他们都发有票证,所以把他们称为“票友”。
后来梨园界受此遗风影响,对精娴于音律,喜好皮黄,能演唱而不取报酬的人概称“票友”。如袁世凯之子袁寒云及后来成为名伶的俞振飞、言菊朋、姜妙香、欧阳予倩等,最早都是有名的票友。
票友与科班出身的角儿身份上有明显的不同。科班出身的演员,大多是穷苦人家出身,从小便由父母送往戏班子,交由班主或师父学艺,文化一般都不高,受的是严格的科班训练,他们的学艺往往并非出于自愿;票友则不同,他们都出于自愿与爱好,都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会一些琴棋书画、诗词音律。他们学艺不受科班制度束缚,学艺心领神会得其精神而已,这与科班的强迫学艺完全不同。
票友的另一个特点是颇有“书卷气”,如俞振飞、姜妙香、欧阳予倩、袁寒云等,他们都得益于读书吟诗、作画练字所养成的“书卷气”,从而形成了他们典雅的艺术风格,减少了俗气。所以票友一旦下海,都能一炮打响成为红角。
但旧时的票友大多不愿下海,这固然是与他们多属于富家子弟,不愁衣食,生活很富裕有关;而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中国几千年封建旧观念禁锢着他们。人们把唱戏视为“贱业”,被列为倡优,把下海从艺视为有失名门贵族的体面。所以票友一方面酷爱京剧艺术,不惜拜师求艺,终生追求不舍,但到了炉火纯青地步之后却又往往犹豫下海,下海犹似“失节”。虽然也有舍得丢弃这一“名节”的,但并不多,这些人敢于冲破世俗网罗,后来终于成为京昆艺术的精英和大师,驰骋于京剧舞台。
票友现象非常典型地反映了我国封建传统文化的观艺观和门第观,也可从一个侧面看到京剧文化的深厚积淀。
参考资料:顾关元《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0年06月08日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