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帽子王 一字王号 两字王号是什么意思?
參考答案: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其身份高贵且封爵像铁般牢固,在清朝国祚二百六十八年加上在关外时期约近三百年的漫长岁月之中,获此殊荣的满清贵胄仅有十二家,分别为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以及庆亲王。
在上述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中,头八位都是其祖先在清朝开国以及入关统一时期立下汗马功劳而受封,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这是因有军功而受封;其他四位则是因为与皇帝有著特殊亲密关系中受封,属於恩封。
以下略述十二家铁帽子王的来历:礼亲王,始封祖为和硕礼烈亲王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次子,公元一六一六年,努尔哈赤称汗,封代善为和硕贝勒,到皇太极继位获进封为和硕礼亲王,后顺治年间代善病逝,获朝廷立碑记述他早在关外就随乃父起兵,东征西讨骁勇善战,在对叶赫、明军等诸役立有军功,到乾隆四十三年更获配享太庙。礼亲王一支王爵共传十世,共十二王,其中有两人曾被削爵,可见铁的帽子也不一定牢固。
郑亲王,始封祖为郑献亲王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侄儿,小时候就跟随伯父打天下,同样立功无数,早已获封和硕郑亲王,在顺治年间去世,也获朝廷立纪功碑,以及同样在乾隆年间配享太庙。郑亲王一支王爵共传十世,有十七王,当中亦有五人遭削去爵位。
接著的睿亲王、豫亲王,两者始封祖为多尔衮与多铎,皆为努尔哈赤晚年最后一位大妃所生的同母兄弟。多尔衮曾在皇太极死后显赫一时,为摄政王总领天下军政大权,后来却被顺治皇帝废尊号、黜宗室、毁坟墓,到乾隆年间方获平反,还其封爵,也获配享太庙,多铎的情况与乃兄相差不远。这两兄弟所立的「军功」包括扬州十日惨杀、嘉定三屠,是当年满清入关的征剿东南队伍。
另一支满清入关后征剿西南的队伍,其领军者为皇太极长子豪格,他自幼随父出征,多有战功,及后在征西南时大破流寇张献忠,获封肃亲王;豪格因系皇太极长子,对皇位有威胁性,为当时权臣多尔衮所忌,孝庄皇后与其联手,合捧皇太极第六子福临继位,以绝豪格登龙之路。豪格不服,郁郁寡欢,更被多尔衮迫害至死,到顺治皇帝(福临)渐长亲政,除去多尔衮后才为其兄豪格平反,恢复原先爵位。
其余克勤郡王、顺承郡王,其始封祖分别为代善长子岳托,代善孙子勒克德辉。代善虽未能继承其父努尔哈赤的皇位,但他自己以及后世子孙却是获封铁帽子王最多的,共三个王爵三支世系,有王者逾三十人。
清朝最后一位获封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是庆亲王奕劻,他是乾隆第十七子庆僖亲王永璘的孙子,初承袭受封辅政将军,咸丰时获封贝子、贝勒,光绪年间受命总理衙门,封庆郡王,慈禧六十岁生日时受封亲王。但因清朝於一九一一年被推翻,而庆亲王则病死於一九一三年,他的铁帽子也就无法世袭下去了。
亲王是封建制度中的爵位名。在中国封建制度中,为王爵的第一等。
中国封建制度中的亲王
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魏晋开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郑樵《通志.职官略》:“北齐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爵,王位列大司马上,非亲王则在三公下。”又曰:“至隋炀帝唯留王公侯三等,余并废之。皇伯叔昆弟皇子,是为亲王。”至唐“定制皇兄弟皇子为王,皆封国之亲王。”
自亲王、郡王分设,一般一字王号为亲王,两字王号为郡王,例如唐睿宗登基前封相王,郭子仪封汾阳王。明朝时期,亲王的正式名称为王,其封地称国,王玺称“某国之宝”。爵号直接冠以亲王字样为名的,唯清朝一代,其全称为和硕亲王,满语称“hošo i cin wang”。
贝勒和贝子是清朝授于满蒙贵族的爵位多罗贝勒、固山贝子的简称,比王爵小,比公爵大。对满人一般封给皇族,也有特例。清朝建国之初,满族贵族的封爵十分简单,贝勒等于王爵,其最贵者称为和硕贝勒。太宗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重定制度,贝勒位在郡王之下,其次序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这种封爵也颁给蒙古贵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