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不属于核武器地爆时的外观景象的是( )
A.火球与地面接触 B.火球为圆形 C.烟云颜色深暗 D.尘柱粗大
參考答案:B
二、核武器的爆炸原理
(一) 原子弹的构造及爆炸原理
原子弹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核装料(U235,Pu239)、爆炸装置核弹体。原子弹的核装料在弹体内分开成几块,使每块装料都小于临界体积。原子弹爆炸时,控制机构先引起普通炸药的爆炸,利用普通炸药爆炸产生的推力,将几块分开的核装料挤压在一起,使其体积超过临界体积,弹体内的中子源放出中子,引起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在极短的时间内(不超过百万分之几秒),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图1-2-1)。
(二)氢弹的构造及爆炸原理
氢弹使利用轻核聚变反应产生的巨大能量的爆炸性武器,氢弹的热核装料一般是氘化锂,它的反应过程如下:
Li6+0N1→1H3+2He4
1H2+1H3→2He4+0N1
锂在中子轰击下,产生氘,氚和氘在高温下聚变释放能量。聚变时需要上千万度的高温,而这种高温,在今天只有原子弹爆炸时才能得到,因此氢弹爆炸前要先爆炸原子弹,利用爆炸高温使氢弹爆炸,在几百万分之一秒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由于氢弹的核装料没有临界体积的限制,原则上可以造的很大,它的爆炸当量也不受限制。
(三)中子弹
中子弹是一种以聚变能为主要能量来源的新型战术核武器。主要是利用轻核聚变时产生快中子的贯穿辐射来起杀伤作用的,因此它又叫加强辐射弹。例如一枚一千吨当量的战术原子弹的冲击波和光辐射的杀伤半径是440~480米,而同当量中子弹的冲击波和光辐射的杀伤半径只有180米,可是中子弹的中子射线在八百米半径的范围内,辐射剂量高达8千拉德,可以穿透钢甲和墙壁。中子弹的出现给核武器损伤的防治,带来了新的课题。
三、核武器的爆炸方法和景象
(一) 爆炸方式
核武器可以用导弹或飞机投掷,小当量核武器也可用榴弹炮射出或以原子地雷形式使用。根据作战的需要,可以采取地爆,低空、中空和高空爆炸,还可以采取地下、水下等方式爆炸。当量相同而爆炸方式不同的核爆炸,对目标的杀伤破坏效应以及地面放射性沾染程度是不同的,因此知道了爆炸方式,对分析核袭击后果有重要意义。
(二) 爆炸景象
核武器爆炸方式不同,外观景象也不同。根据外观景象的特征,可以粗略地估计爆炸方式及威力。
1.空中爆炸
首先出现强烈的闪光,这种闪光距爆心几十公里以至几百公里的地方都能看到,夜间看见闪光的距离更远。在距爆心几十到上百公里的地方,还能听到爆炸响声。
原子弹起爆时的黑烟云
原子弹起爆时的火球
闪光过后,就能看到明亮的火球(图1-2-3)火球形成的初期,体积较小成球形。由于高温、高压的作用,火球迅速向外膨胀。尔后,由于火球的上升速度核地面反射冲击的作用,火球接地一侧被挤扁,变成扁球形,并不断翻滚上升和逐渐变暗。经过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火球就冷却成为一个灰白色或棕褐色的烟团。火球发光时间为零点几秒到几十秒,火球的直径可达几十米到几千米。当量越大发光时间越长,火球直径也越大。
火球冷却成烟云后,还以很大速度继续上升,体积也不断扩大。在烟云上升的同时,地面上被掀起的尘土形成一个尘柱,最初烟云尘柱不相接,后来尘柱迅速追及烟云,形成核爆炸所特有的蘑菇状烟云(图1-2-4、1-2-7)高空爆炸时,尘柱和烟云不相接。爆后几分钟烟云可以上升到几公里至几十公里的高空,在气象条件相同条件下,当量越大,烟云上升速度越快,上升的高度也最高。
2. 地面爆炸
地面爆炸时的外观景象与空中爆炸相似,所不同的是:火球与地面接触似半球形(图1-2-5),烟云颜色深暗(图1-2-6)尘柱粗大而且与烟云连在一起。
3. 水下爆炸
水下爆炸时,透过相当厚的水层,仍然可以看到光区,并且在水面上出现垂直的水柱。水柱的顶端由水流和水沫形成巨大的菜花状烟云。
原子弹水下爆炸景象
氢弹爆炸时的蘑菇云
第二节 核武器的杀伤因素
核爆炸瞬间产生的巨大能量,以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和放射性沾染四种形式释放出来起杀伤作用。前三种是爆炸瞬间发生的,作用时间只有几秒至几十秒,成为瞬时杀伤因素,是核武器的主要杀伤因素。放射性沾染则在核爆炸后较长时间内起杀伤作用。
一、 光辐射
(一)光辐射的形成和性质
光辐射是核武器的主要杀伤因素之一,其危害仅次于冲击波。光辐射的杀伤作用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火球温度较高,辐射的主要成分是紫外线,作用时间非常短只有十分之一秒。第二阶段火球温度略低,从火球中辐射出由可见光红外线组成的炽热气流,而且可以持续较长时间,是发生烧伤的主要原因。损伤的程度,取决于光冲量。
光冲量是衡量光辐射强度的一个物理单位,是指物体接受垂直照射单位而积上的能量。单位是卡/厘米2。
(二)光辐射对人员的杀伤作用
1.皮肤烧伤 核爆炸所致烧伤分为两种:一种是光辐射作用于皮肤引起直接烧伤,另一种是由燃烧物资所引起的火焰烧伤,直接烧伤有朝向性,表浅性和均匀性等特点,大部分是一度和浅二度烧伤,间接烧伤则和一般烧伤没有区别。这两种烧伤的治疗也与一般烧伤相同。
2.眼损伤 眼受到闪光作用,强烈的紫外光照射,引起短暂的失明,称为闪光盲。
核爆炸时如直视火球,由于眼球的聚焦作用,可以发生眼底烧伤。这种烧伤发生范围很广,是皮肤烧伤半径的4~5倍,百万吨级核爆炸时在50公里处,还可以发生这种烧伤。
3.呼吸道烧伤 核爆炸时吸入高温空气,可以发生呼吸道烧伤。呼吸道烧伤分轻重两型。轻型伤仅限于口、鼻粘膜上皮可发生浅层或全层坏死,粘膜和粘膜下形成多房性水泡,常合并有细菌感染。重症可伤及喉、气管,临床上突出的症状是声音嘶哑和呼吸困难。治疗上比较困难。
(三)光辐射对人员的杀伤范围
光辐射对地面暴露人员的杀伤半径见表1-2-1。根据这个资料,可以看出大量核武器爆炸时光辐射的损伤半径比冲击波、早期核辐射大得多。同当量核武器空中爆炸光辐射杀伤范围比地面爆炸杀伤面积大。
二、冲击波
(一)冲击波的形成
冲击波是核爆炸时形成的高温高压的火球。由于火球的急剧膨胀,压缩了周围空气,形成压缩空气波。它的组成可分为两部分,外面一层高于大气压力叫压缩区,里面一层低于大气压力的叫稀疏区。(图1-2-9)
冲击波以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向外扩散,随着与爆心距离的增大,逐渐变慢,最后形成声波而消灭。
(二)冲击波的致伤作用
冲击波的压力是由超压和动压组成的,超压时超过大气压力的压力,破坏方向是无方向性挤压,因为瞬时的压力动荡,引起了心肺的损伤。由空气流动形成的压力叫动压,在动压的冲击下,将人抛起造成脑损伤、骨折和柑脾破裂等严重外伤。冲击波直接作用发生的损伤叫直接冲击伤。冲击波作用于物体,运动的物体如砂石、碎玻璃、建筑物碎片等所致的损伤叫间接冲击伤。
(三)冲击伤的特点
1.多处受伤冲击伤致伤因素的多样性,决定了伤类伤情的复杂性。中度以上冲击伤常多处受伤,既有直接冲击伤又有间接冲击伤,既有外伤又有内伤。
2.外轻内重冲击波动压和超压引起的损伤,通常体表损伤不明显,但却有严重的内脏损伤。如心肺出血、肝脾破裂等。
3.发展迅速 重度以上冲击伤,可能在短时间内全身情况尚好活动正常,但会突然出现危象,因此对此类伤员要特别当心。
(四)冲击波对人员的杀伤半径
冲击波对开阔地带暴露人员的致伤半径仅次于光辐射。当量相同的核武器,空爆时冲击波的杀伤半径大于地爆(表1-2-2)
三、早期核辐射
(一)早期核辐射的来源组成及其特点
早期核辐射是核武器特有的杀伤因素,在核爆炸的最初十几秒内。放出的丙种射线和中子流,作用于机体引起全身性损伤。
(二)损伤作用
早期核辐射照射人体,当超过一定剂量时,可以引起程度不同的急性放射病。
小型核武器的早期核辐射效应,随当量增加致伤半径增大。中大型核武器由于核辐射本身的射程有限,所以尽管当量大幅度增加,可是早期核辐射的最大杀伤半径,也只有3公里。(表1-2-3)
中子弹主要是通过中子流的贯穿辐射对人员发生伤害作用。中子与物质作用产生感生放射性也能放出射线有可能造成损伤。
四、放射性沾染
核爆炸时产生的大量放射性灰尘,漂浮在空气中,沉落在人体体面、地面或物体上,落于水中造成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灰尘的来源有三:一是核裂变产物,二是中子作用产生的感生放射性物质,三是未反应的核装料。不同的爆炸方式造成的沾染程度也不一样。一般说,地爆时能造成地面严重沾染,而空爆时则沾染很轻,对部队行动甚至于可以没有影响。
地面放射性沾染的程度,以辐射级表示,0.5伦/时是沾染地面的边界。
放射性沾染对人员的危害作用有三:一是γ射线直接照射使人得放射病,二是沉积在皮肤上的放射性物质,作用皮肤引起β烧伤,三是吃了或吸入放射性物质,造成由内照射损伤。
在核武器四种杀伤因素中,放射性沾染对人体的危害是有条件的。因此只要防护得当,就不容易造成急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