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珍珠的歷史和地位
珍珠是一種珍貴的有機寶石,與瑪瑙、水晶、玉石一起並稱我國古代傳統「四寶」。珍珠的英文名稱為Pearl,是由拉丁文Pernulo演化而來的。據地質學和考古學的研究證明,在兩億年前,地球上就已經有了珍珠。而傳說中,早在遠古時期,原始人類在海邊覓食時,就發現了具有彩色暈光的潔白珍珠,並被它的晶瑩瑰麗所吸引,從那時起珍珠就成了人們喜愛的飾物,並流傳至今。大約5000年前,古印度人開始把珍珠作為寶物,與宗教一起並稱佛教七寶,在恒河文化中開始享有極高的聲譽。和印度一樣,中華民族也是世界上最早認識珍珠並利用珍珠的民族之一,早在四千多年前,《尚書禹貢》中就有蚌能產珠的記載,《詩經》、《山海經》、《爾雅》、《周易》中也都記載了有關珍珠的內容,珍珠是我國古代最有名的珍寶,上至皇冠、龍袍,下至項鏈,都用珍珠裝飾,它晶瑩潔白,圓潤柔和、光彩奪目,被人們視為富貴、安康、完美、純潔的象征。珍珠按照成因分為天然珍珠和人工養殖珍珠兩種,天然珍珠主要是指在貝、蚌的體內自然形成的珍珠;習慣上人們把珍珠又分為海水珠、淡水珠、人造珠三種類型。珍珠有白色系、紅色系、黃色系、深色系和雜色系五種,多數不透明。珍珠的形態以正圓形為最好,古時候人們把天然正圓形的珍珠稱為走盤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