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清董邦达仿荆浩匡庐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简介】
轴,纸本,纵:183.8公分,横:108.3公分。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县南,相传周代匡俗隐居山中,结庐读书,因此得名为「庐山」,也称「匡山」,或者合称为「匡庐」。历来歌咏庐山的诗文不计其数,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苏东坡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至於目前流传的庐山图,则以本院所藏五代荆浩〈匡庐图〉时代较早,这幅董邦达的画作乃是临仿荆浩而来,如果和原作比较,两者差距相当明显。
董邦达(一六九九-一七六九),字孚存,浙江富阳人,曾经当过礼部尚书,对於书画也有相当的修养,经常临仿前代画家的作品,从学习古人摸索自己的方向。他的作品创意不高,却得到乾隆皇帝的喜爱,这幅画便是奉乾隆的旨意临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