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本地化的起源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致力于提供全球多语言服务的多语言服务商在市场上浮现。例如,INK (即现在的LionBridge)和Golden View(即现在的佳域通),它们专注于提供科技文件和软件的管理和翻译,由于当时的软件规模较小,需要翻译的内容很少,因此,这些多语言服务商的业务以科技文献的翻译为主,软件翻译只占较少比例。
进入21世纪,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软件国际化设计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本地化的市场要求增大,软件本地化的实现技术逐渐成熟。为了降低软件本地化的语言翻译技术和人力资源等成本,国际大型软件开发商更愿意将软件本地化外包给专业软件本地化服务商,从而集中力量解决核心事务,于是促生了专业软件本地化服务商和本地化咨询服务商。
软件本地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专业语言服务商从语言翻译到软件本地化的转变。1990年,本地化行业标准协会(LISA)在瑞士成立,成为本地化和国际化行业的首要协会,标志着软件本地化行业的初步形成。LISA的目标是促进本地化和国际化行业的发展,提供机制和服务,使公司间能够交换和共享与本地化、国际化和相关主体相关的流程、工具、技术和商务模型信息。
软件本地化的发展现状
软件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软件本地化行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因特网技术和软件设计技术的进步,软件本地化行业以平均增长30% 的速度蓬勃发展。在软件本地化的发展道路上,两项软件技术起着重大作用,即Unicode标准和独立本地化资源文件的技术(single world-wide binary)。Unicode解决了全球主要文字计算机编码的技术问题。独立本地化资源文件,使本地化的资源文件与源代码分离,便于本地化成全球其它语言版本。
软件本地化在全球的发展,促进了两级语言市场的划分。根据当地语言市场的规模,世界范围内逐渐形成了一级语言和二级语言两大本地化市场。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日语成为一级本地化市场,简体中文、繁体中文、韩文和东欧语言等成为二级语言本地化市场。软件开发商在软件本地化实施过程中,总是优先本地化一级语言市场。
软件本地化常用工具
软件本地化包含文字翻译、软件编译、软件测试和桌面排版等多项工作,需要多种软件配合才能完成。主要包含操作系统软件,通用软件,专用软件。选择合适的软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创建符合行业格式的文件。
1.操作系统软件
2.通用软件
通用软件完成软件本地化的文档处理和通信交流。选择的原则是:满足软件本地化的格式要求,操作简便,提高工作效率。
常用的文档处理软件包括:
(1)文字处理软件
(2)表格处理软件
(3) 数据库软件
(4)压缩/解压缩软件
(5) 文档上传/下载软件
(6)屏幕捕捉软件
(7)图像处理软件
(8)比较文件和文件夹软件
(9)文件合并与分割软件
(10) 磁盘分区备份软件
(11) 计划管理软件
(12) 通信交流软件
3.专用软件
(1)翻译记忆软件
(2)资源提取软件
(3) 桌面排版软件
(4) 资源文件查看和编辑软件
(5) 文档格式编辑软件
(6) 自动测试软件
(7) 其它根据软件本地化要求开发的工具软件
国内软件本地化行业的现状:
1.服务商的区域分布不平衡,除佳域通等老牌本地化公司以外,其他规模相对较小。
2.技术实力有待于提高,服务种类相对单一,项目管理和工艺流程有待于规范。
3.本地化服务商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浙江。
4.提供的语言以中文为主,对其他语言的服务有限。大多提供语言翻译服务,少数公司能提供软件测试和本地化版本编译服务。
5.软件本地化过程的隐蔽性和业务流程的专业性都需要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