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鸦鹃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物种信息】中文学名: 小鸦鹃

中文目名: 鹃形目

中文科名: 鸦鹃科

中文属名: 鸦鹃属

同物异名: Cuculus Toulou P. L. S. Muller, 1776,

中文俗名: 小毛鸡 小乌鸦雉 小雉喀咕 小黄蜂

拉丁文目名: CUCULIFORMES

拉丁文科名: Centropodidae

拉丁文属名: Centropus

拉丁文种名: bengalensi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P. L. S. Müller, 1776)

英文俗名: Lesser Coucal

【形态】中型鸟类,外形酷似褐翅鸦鹃,但体形略小,俗称为“小毛鸡”。体长为30—40厘米,体重85—167克。头、颈、上背及下体黑色,具深蓝色光彩和亮黑色的羽干纹。下背和尾上覆羽为淡黑色,具蓝色光泽。尾羽为黑色,具绿色金属光泽和窄的白色尖端。肩部和两翅为栗色,翅端和内侧次级飞羽较暗褐,显露出淡栗色羽干。翅下覆羽的颜色为红褐色或栗色,而不像褐翅鸦鹃为黑色,是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之一,尤其在飞翔时比较明显。虹膜为深红色;嘴黑色;脚为铅黑色。

【分布】小鸦鹃在国外分布于印度、缅甸、中南半岛、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在我国分布于安徽、云南、贵州、广东、广西、香港、海南、福建、台湾、河南等地。

【习性】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开阔鲍山脚平原地带的灌丛、草丛、果园和次生林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性机智而隐蔽,稍有惊动,立即奔入稠茂的灌木丛或草丛中。鸣叫声尖锐而清脆,有时很急促。主要以蝗虫、蝼蛄、金龟甲、椿象、白蚁、螳螂、蠡斯等昆虫和其他小型动物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小鸦鹃为留鸟,其栖息环境和生态习性等都与褐翅鸦鹃极为相似,也可以做毛鸡酒。

叫声:几声深沉空洞的hoop声,速度上升,音高下降,如倒瓶中水;较褐翅鸦鹃叫声速度快。第二种叫声为三个hup声变成一连串的logokok, logokok, logokok声。

【繁殖】繁殖期3一8月。营巢于茂密的灌木丛、矮竹丛和其他植物丛中。巢主要以菖蒲、芒草和其他干草构成,形状为球形或椭圆形。通常置巢于灌木或小树枝杈上,距离地面的高度大约为1米左右。每窝产卵3一5枚,卵为卵圆形,白色无斑。

【濒危等级】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二级

生效年代: 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濒危因素】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当地山区群众竞相捕杀作为毛鸡酒的原料,导致该种野外种群锐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