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声涌,男,193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国家级教学名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暨南大学教授。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流行病学学会,广东省预防医学会,热带医学会,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广州基地专家委员会,广东省性病、艾滋病领导小组等16个学会或委员会的副会长、副主任委员、理事、委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基金、丁颖奖、挑战杯、省高教职称评定专科组评委;英国皇家热带医学学会会员。
曾任医学院副院长、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伤害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中华伤害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流行病学研究。1986年由英国访问归国后,开辟我国伤害防治研究学科领域,率先描述我国各种非故意伤害和暴力的特点与规律,2003年出版我国第一部《伤害流行病学》。从事教学、科研和疾病控制工作45年,主持完成省部、厅级科研课题27项,主编和参编32部专著,发表332篇论文,开设13门课程,培养研究生50余名。8次获省部、厅(局(级科技进步奖,3次获优秀教学成果奖。广东省高教战线先进工作者、教书育人好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国务院侨办优秀教师,广东省教育系统抗非典先进个人;暨南大学十佳授课教师、十佳先进工作者、杰出科技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园丁奖和终身贡献奖。流行病学为广东省精品课程,他所领导的流行病学教研室是在1987年被评为广东省高教战线先进集体。2003年获第一届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开创我国伤害防治领域,是中国伤害控制的倡导者和学科带头人,国家根据他的科研成果,采纳了他的疾病控制工作必须包括伤害的建议,对我国疾病控制的卫生决策做了重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