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博物院于2003年9月成立,2004年2月14日正式挂牌,直属吉林省文化厅。该院在原吉林省博物馆和吉林省近现代史博物馆基础上建成,是一座以历史与艺术为主、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
目录[隐藏]
馆舍介绍历史沿革馆藏文物基本陈列珍贵藏品特色活动相关信息
吉林省博物院(图1)馆舍介绍吉林省博物院建筑新馆面积为3.2万平方米,硬件设施将达到国内博物馆的先进水平,展览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吉林省博物院将会建设成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博物馆。[1]
历史沿革1951年5月吉林省政府批准筹建吉林省博物馆,12月竣工。1952年1月27日,吉林省博物馆在吉林市江湾路12号正式开馆。1954年9月,吉林省博物馆随省政府迁至长春市伪满皇宫。2003年9月,原吉林省博物馆和吉林省近现代史博物馆合并组成吉林省博物院,地址位于长春市人民大街3188号。
吉林省博物院的新馆舍已于2007年5月8日动工,新馆址位于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的吉林省长春科技文化中心综合馆内。新馆计划于2009年10月前交付使用。[1]
馆藏文物
馆藏“苏轼《二赋》”(图2)院内现有藏品近10万余件,始自远古,及至近现代,精华荟萃,内涵丰富,其中尤以中国历代书画和古代东北边疆民族高句丽、渤海、满族的文物收藏独具特色。所收藏的中国古代和近现代书画、东北抗日联军等文物,在国内博物馆界占有重要地位。[1][2]
基本陈列《旗装雅韵》清代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是服饰历史上继“胡服骑射”、“开放唐装”之后的第三次突变。无论款式品种、衣着特点都直接影响了我国近现代服饰文化的演变和发展,是中国服饰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展览遴选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服饰一百多件,展示了清代满族服饰的独特风景。
《走进契丹•女真人的生活》契丹和女真是历史上活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两个重要的少数民族。她们分别于907年和1115年建立政权,先后与五代、北宋和南宋对峙,统治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长达三个世纪。今天吉林省的行政辖区,是当年这两个民族活动的腹心区域,地上地下遗留下了丰富的遗物。陈列的展品是近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的部分文物,采用通俗文化学的手法将其展示。[2]
珍贵藏品
馆藏“青花云龙纹高足碗”(图3)苏轼《二赋》北宋。纵28.3厘米、横306.3厘米。纸本。苏轼(1037~1101年),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和书画家,为“唐朱八大家”之一。其行、楷书得力于李邕、颜真卿和杨凝式而自成一家。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后人称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为“北宋四大家”。著作丰富,有《东坡全集》等传世。
青花云龙纹高足碗元代。高11.4厘米、口径13厘米。青花色泽青翠浓艳,线条流畅有力,堪称元代青花瓷器中的珍品。
汉白玉耳杯高句丽(汉)。高3.2、口长13、口宽9.5厘米。在古代,耳杯用于盛酒或羹,亦称“羽觞”。实用耳杯多为漆器,亦有陶质的,玉制耳杯为数甚少。此耳杯玉质光润晶莹,富丽端庄,系用新疆和田玉磨制而成。其形制与满城汉墓出土的料耳杯相似,当为汉代畿内工匠的杰作。可能是中央王朝馈赠之物。
错金银“丙午神钩”东汉。长15.7厘米。首部似鹰,钩身作鸟喙神人,尾部作飞鸟。背面中部有一凸起的圆钮。上部腹面错金铭文“丙午神钩,君必高迁”八字。下部饰飞凤。造型优美,铸工精巧。加之通体错金银,镶嵌宝石,是一件十分罕见的珍贵工艺品。[2]
馆藏“ 汉白玉耳杯”(图4)馆藏“错金银“丙午神钩”(图5)特色活动志愿者多语种讲解和多媒体互动。[2]
相关信息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3188号
交通线路:乘6路、306路、9路、13路、16路、17路、254路、283路公交车至网通大厦站
门票价格:免费
开放时间:9:00~16:00(15:30停止入馆)
闭 馆 日:星期一
邮编:13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