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贤, 女,1946年6月生,北京人。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现任山东社会科学院儒学研究所研究员,山东孔子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社会科学院孔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香港孔教学院院董,香港《亚太语文教育学报》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社会科学院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主要成果:1980年开始研究中国哲学史,主要研究领域为宋明理学,其中尤着力于陆九渊、王阳明心学。近年来着力于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关注儒学与当代中国的发展及儒学与当代世界问题研究。先后主持了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八五"项目"儒家伦理与当代中国的社会稳定和文明发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规划项目"当代东方儒学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
主要著作有:《陆王心学研究》、《当代东方儒学》、《儒家伦理--秩序与活力》、《中国儒学》(合著)、《十大思想家》(合著)、《理学要义》、《良知的呼唤--王守仁心学觅踪》、《儒学大辞典》(参编)、《孔子文化大典》(参编)等。在《中国哲学史》、《哲学研究》、《孔子研究》、《文史哲》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代表作有:《王阳明实践道德说初探》、《试论融汇道家自然之说的陈白沙心学》、《陆九渊哲学中的道及心、道的关系》、《陆王"心即理"思想比较》、《湛王心学异同论略》、《宋初学术的文化整合倾向》、《传统思维方式的反思》、《儒家伦理精神及其现代意义》、《儒家人文思想群我关系的辨证机制》、《孔子思想的人文精神底蕴》、《跨世纪:儒学的地位及儒学的研究发展》、《当代东方儒学复兴的启示》、《当代东方儒学兴起的背景》、《新马模式:意识形态化的儒学》等。
主要获奖情况:专著《陆王心学研究》获北方十五省市哲学社科优秀图书奖、华东地区优秀哲学社科图书一等奖、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当代东方儒学》获得院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十大思想家》获第四届全国图书金钥匙一等奖;论文《儒家伦理精神及其现代意义》,1995年12月获第10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发表于《东岳论丛》1993年第5期; 论文《儒家人文思想群我关系的辨证机制》,1997年12月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发表于《东岳论丛》1995年第5期;论文《试论王阳明心学的圣凡平等观》,2000年12月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发表于《哲学研究》 1999年第11期;1993年被授予山东省巾帼科技先进工作者和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主持的课题主要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号99BZX023,"当代东方哲学的新进展-当代东方儒学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1999年立项,1999-2001年12月结题;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儒家伦理与当代中国的社会稳定和文明发展研究",1994年立项,1994年6月-1995年10月完成;主持院重点课题,跨年度九五重点课题"儒家伦理-秩序与活力",1996年立项,1996年7月-1999年6月完成,最终成果为专著,2003年9月齐鲁书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