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会忘记一个犹太人的名字,那就是“老巴夺”,现在是哈尔滨卷烟厂的一种香烟牌号。
1900年夏天一个晴朗的早晨,一列从莫斯科开来的火车徐徐地驶入松花江车站(1903年改为哈尔滨站),一群外国人纷纷走出车厢。人群中有两个相貌相仿的商人,矮胖子、大额头、黄眼珠、半秃顶、40多岁,他俩就是“老巴夺父子烟草公司”的创建人,波兰籍犹太人伊利奥·阿罗维奇·老巴夺和其弟阿勃拉·阿罗维奇·老巴夺,他们是头脑机敏而又一筹莫展的商人,哈尔滨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梦。
老巴夺很快发现外籍员工有吸食木斯斗克(烟斗)及大白杆烟的嗜好,而市场上又无制烟厂家,看准未来烟草行业乃是生大财之道,便从俄国亚斯莫罗维、米萨格苏等烟厂购进大批烟丝和大白杆烟,雇用一名中国工人叫卢采亭,每天走街串巷贩卖烟丝和大白杆烟。
由于哈尔滨刚刚开发,没有像样的烟卷和烟丝。老巴夺采取低价收购,高价出售成品的办法,很快就赚了一大笔钱。1902年,在道里中央大街今马迭尔饭店附近买了一个小门市房,并购置了俄式手摇制纸嘴烟机和普通烟机各一台,雇了七八个中国工人切烟丝和手工制造俄式大白杆烟及卷烟,有50支、100支、250支包装。老巴夺为了扩大香烟销售,曾雇用了一个名叫李广文的童工,让他身穿一件用五颜六色绸布缝制的长袍,戴着一顶高帽,上面贴满了各种烟盒商标,从早到晚,走街串巷,摇铃叫卖,一年四季为其充当活广告,使老巴夺大白杆烟占据了哈尔滨烟草市场,老巴夺兄弟二人也从此由商贩变为作坊主。
从1902年到1904年间,老巴夺制烟作坊不断扩大,添置设备,增加人员,提高产量,小作坊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进而于1904年5月,在道里中国十三道街16号,创办了一所手工制造俄式纸嘴烟的小工厂,名为“葛万习阳庄”,工人由几个增加到几十人。1909年,老巴夺又增购了制简机、填烟机,变手工操作为机制卷烟,并成立“A老巴夺父子烟草公司”。到1911年,工厂开动切烟机4台、制筒机4台、填烟机3台、制造纸嘴烟机10台、普通烟机5台。当时的装烟部就雇用了七八百人,其中女童工占多数。这些童工十二三岁,干的是大人的活儿,劳动时间长,每天只拿到一角五分的工钱。在工厂所谓的轻活是撸烟梗,工人们常常把手撸得又红又肿,甚至流血。重活儿是搬烟盘子,把30多斤重的烟盘,从这个车间搬到另一个车间,工作长达十三四个小时,累得腰酸腿疼,头昏眼花,一天工资只拿到几角钱。在雇用的成千名工人中,大部分是从关内逃荒来的农民,毕竟找到一碗饭吃。
老巴夺开始建厂时,原料多数是从俄国进口,所制的烟卷倾销于北满和中俄边境地区,后来转而使用中国的烟叶,当时的宁古塔(宁安)、镜泊湖附近、牡丹江流域以及五常拉林河一带都是烟叶产地。老巴夺每年从这些地方购进大批烟叶,主要生产两头烟和纸嘴烟,年产量约达5万余捆(1捆5万支),生产的品种有惠斯尼、明亚勒、御用、百利、烟叶、美人头、合意、金钟、金十字、双鱼等。从此,老巴夺的烟牌子创出了名。老巴夺兄弟俩也成了百万富翁。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香烟供不应求,老巴夺顿感资金周转困难,遂与“英美烟草公司"合作,1914年改组更名为“英商老巴夺父子烟草公司”。不久,英美烟草公司控制了老巴夺烟厂的80%股份,总办换上英国人阿克曼。老巴夺兄弟目睹大势已去,走为上策,遂携带巨额资本于1930年去了巴黎,入了法国籍,做了悠哉悠哉的寓公。
解放以后,老巴夺烟厂获得了新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恢复老牌号,开发新品种,其中灵芝、侯爵、老巴夺牌号,代表了国内90年代的卷烟水平,连续两年成为全国500强企业之一,正在为振兴哈尔滨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