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中鹄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欧阳中鹄(1849-1911)

生平简介:

欧阳中鹄,字节吾,号瓣姜。清道二十九年生。祖居浏阳普迹青龙头,后迁到县城营盘巷。

欧阳中鹄于同治十二年(1873)中举,任内阁中书。受户部主事谭继洵之聘,教其子嗣襄、嗣同。光绪三年(1877),欧阳中鹄从北京返回故里,谭嗣同、唐才常又拜其门下就读。欧阳中鹄知识渊博,谭嗣同称其学问“实能出风入雅,振前贤未坠之绪。

光辉的生命历程:

欧阳中循规蹈矩鹄推崇变革,曾发表“变法之论”。在接到谭嗣同“兴算学”的信函后,欧阳中鹄即着手筹办算学馆。此举遭到了浏阳顽固守旧分子的强烈反对。欧阳中鹄遂与唐才常、刘善涵等商议,会聚同仁集资,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在浏阳文庙后山奎文阁开办算学社。

随着维新运动在全国各地的展开,此时湖南的变法改革已进入高潮。可欧阳中鹄却对谭嗣同“尽变西法”的主张产生了异议,一改其初衷,变得消极起来。

光绪二十四年,欧阳中鹄进京纂修《会典》。二十九年授广西思恩知府。旋调省署,总办文案。三十一年,授平乐知府。平乐多瑶族,地瘠民穷。首领下令,生两孩者弃其一,生三孩者弃其二。人心惶恐。欧阳中鹄到任后,先晓以大义,继设平粜,通贸易,置学校,教之以文字。“未期年,成效大著”。时有诗日:“瑶人拜舞桂人歌,捷报流传美政多”。光绪三十四年,欧阳中鹄调任桂林知府。宣统二年(1910)补授广西提法使。次年病故,终年62岁。其遗作有《瓣姜文稿》传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