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岛,实际为海礁,处北纬30°43′~30°45′,东经123°08′~123°09′,位于嵊泗列岛东部前沿海域,西距县城67千米,嵊山(岛)东偏南29.5~31.5千米之间,距大陆最近点122千米。宋宝庆《四明志》称海驴礁,元至正《四明续志》称海螺礁。该礁群远望如螺浮在海面,故名。明嘉靖《定海县志》已标有海礁一名,海礁为海螺礁之简称。清光绪《新译海道图说》载西名为无产道,后改译为童岛。无产岛、童岛及礁山,均按该岛无土、几无植被而称之。群礁由大小13个明礁、3个干出礁和2个暗礁组成。原先未分别定名,仅有大块、中块、小块和船礁的习称。1985年分礁定名,其中主要的4个明礁和1个主要干出礁,由于接近公海,故利用我国名山“五岳”之名,命名为华礁、嵩礁、恒礁、泰礁和南岳礁。各明礁基岩由侏罗纪火山岩及花岗石组成。裸露无植被,唯华礁东端礁顶石缝中长几棵灌木石艾。各礁岩壁陡峭,不易攀登。主礁习称“大块”,定名为华礁,位于群礁西部,面积0.031平方千米,最高点居东部,海拔46米。有浅灰、米黄色岩层,横隔成彩条。礁颠建有灯桩。东侧近旁有高36米和5米的2个小明礁,分别命名为龙门礁、武当礁。1个高4.5米的干出礁为嵊礁,西北近旁有一个高7.8米的小明礁,命名为泰岭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