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本部)
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1995年,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始于1978年的电子计算机专业,是我国较早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院校之一。目前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信息与通信工程系、计算机基础教学部、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软件新技术研究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所、通信与信息系统工程研究所和信息工程实验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94人,其中教授及正高职称13人(博士生导师5人,特聘教授1名),副教授及副高职称23人,具有博士学位18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名,优秀青年教师3名,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4名,现有教学科研人员64人。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学院已建成计算机应用技术、水信息学2个博士点,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信号与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水信息学等5个硕士点和计算机技术领域、软件工程领域、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3个工程硕士点,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2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1996年被评为水利部重点学科,该学科梯队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校“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省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第二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一级学科均位居江苏第四。迄今学院已累计培养本科毕业生3000余人、硕士300余名。目前在校本科生近1000余人、硕士生230余人、工程硕士200余人。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计信院已成为计算机应用和通信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毕业的学生遍布国内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其中不少人担当了科学技术研究和管理的重要工作,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近年来学院承接了多项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三峡工程、数字黄河工程、国家防汛指挥系统等重大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完成了一批理论水平高、应用价值大的科研成果,发表论文近400篇(其中SCI、EI收录5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国家专利多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已成为我国水利信息化技术的主要研究基地。
2.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常州)
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常州)前身为1986年建立的河海大学机械学院电子工程系,1995年成立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常州)。目前学院设有通信及信息工程系、电气及控制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科学系、电子及信息技术研究所、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为江苏省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学生实践创新实验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70%以上。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学院已建成通信与信息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2个硕士点,并在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硕士领域招生;以及有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5个本科专业。迄今学院已累计培养本科毕业生4000余人、硕士100余名;目前在校本科生2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50余人,工程硕士生100余人。学院已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毕业的学生已成为IT产业的行业骨干和中坚力量,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近几年学院在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承接和完成 “863”、“948”、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120多项,有40余人次荣获省、部、市及校级教学成果奖和科研成果奖,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检索收录50多篇),成功申报专利20余项,主编和参编教材20余种,有15项教学改革成果和建设项目分别获得省级和校级奖励。
学院一贯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已形成完整的培养体系。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等重大赛事中参与率和得奖率高,获得国家级奖励5项、省级奖项30余项,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学院的各专业就业形势良好,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