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京剧老生演员孙岳(1933-2004),男,京剧老生。1933年11月生于上海。2004年5月25日在北京病逝,享年七十一岁。 他的妻子李韵秋是著名的京剧旦角演员。
艺术经历自幼受父亲孙钧卿的熏陶,酷爱京剧。初由谭派名师产保福启蒙学艺,又得程君谋的指点。10岁在上海卡尔登舞台演出。由于孙钧卿、产保福先生祟尚谭鑫培,对余叔岩的余派老生艺术又深有研究,因而孙岳从小又奠定了谭派和余派老生艺术的良好基础。1951年由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毕业考入中国戏曲学校,得著名余派老生贯大元先生悉心传授。1956年在中国戏曲学校实验剧团工作。1958年到中国京剧院,参加了《杨门女将》、《强项令》、《初出茅庐》、《满江红》等剧目的演出。1961年,正式拜谭富英为师,得谭门亲传。不久由于十年动乱,致使他难以有机会登台演出,而这是他精力最充沛旺盛的而立之年,令其终生抱憾不已。粉碎四人帮以后,孙岳同志以满腔热忱、全身心地投入到排练和演出中去,并随团长期深入工矿、农村、部队、县城等全国各地的基层演出,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代表剧目舞台生涯凡五十余年,擅演剧目有:《失空斩》、《群借华》、《洪羊洞》、《搜孤救孤》、《哭灵牌》、《碰碑》、《王佐断臂》、《珠帘寨》、《将相和》、《奇冤报》、《红鬃烈马》、《四郎探母》、《六郎探母》、《满江红》、《摘缨会》、《八大锤》、《定军山》等。
相关唱段☆ 借灯光窥娇娘用目观望
☆ 攀衣拦马哭声惨
☆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 非是为伯伤心泪掉
☆ 站立店中用目洒
☆ 可笑他错当我穷途志短
☆ 在黄罗宝帐领将令
☆ 两国交锋龙虎斗
☆ 先帝爷白帝城叮咛就
☆ 老只老孤的须发老
☆ 贤弟抬头来观瞧
☆ 昔日有个三大贤
☆ 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
☆ 休道我言语多必有奸诈
☆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电声)
☆ 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交响乐)
☆ 自那日朝罢归身染重病
☆ 叹杨家投宋主心血用尽
☆ 恨薛刚小奴才不如禽兽
☆ 自盘古立帝帮天子为重
☆ 叹英雄失势人罗网
☆ 杨延辉坐宫院自思自叹
☆ 叹杨家秉忠心大宋扶保
☆ 范睢我不幸遭大难
☆ 见贾须不由我怒气生
☆ 提龙笔写牒文大唐国号
☆ 大老爷打鼓退了堂
☆ 一马离了西凉界
☆ 一封书信到樊城
☆ 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艺术特色孙岳宗谭学余,天赋优越,嗓音纯正、甜润。他把谭派之委婉、疏朗与余派之苍劲、雄浑有机地融合,使自己的行腔既有挺拔之势,又不失婉转之美,吐字收韵清晰而又含蓄。
活动年表1961年11月22日,农历辛丑年十月十五日:北京京剧团1961年集体拜师仪式举行
北京京剧团在北京护国寺人民剧场举行隆重的集体拜师仪式。共12位青年演员。其中,张学津和冯志孝拜师马连良,孙岳、施雪怀和蒋厚礼拜师谭富英,杨秋玲、李玉芙和夏美珍拜师张君秋,吴钰璋和孟俊泉拜师裘盛戎,王晓临拜师李多奎,李宇秀拜师赵燕侠。
1985年2月1日,农历乙丑年十二月十二日:庆祝上海演出公司成立京剧专场举行
2月1日至2月5日,上海演出公司为庆祝成立举行京剧专场,特邀孙岳、李欣、李岩等和上海京剧院合作演出《汉宫惊魂》、《失空斩》、《龙风呈祥》等剧。
1986年3月23日,农历丙寅年二月十四日:中国京剧院1986年赴沪演出
即日起中国京剧院二团在人民大舞台演出。由孙岳、齐啸云、张曼玲、李鸣岩、高牧坤等演出《劫魏营》、《李陵碑》、《珠帘寨》、《姚期》、《将相和》等。
1989年4月10日,农历己巳年三月初五日:上海首届国际旅游节京剧艺术欣赏周举办
4月10日至4月16日,上海招商国际旅游公司、上海鲁迅艺术学校在人民大舞台举办上海首届国际旅游节京剧艺术欣赏周,邀请北京孙岳、景荣庆,江苏钟荣、杨小卿等和上海京剧院二团合作演出《搜孤救孤》、《罗成叫关》、《白门楼》、《群借华》、《荒山泪》等。并有业余组织大江京剧研究社的祝贺演出。
1990年10月,农历庚午年:香港举行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演出
香港举行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演出,大陆与台湾京剧演员首次同台合作。
参加者有大陆的杜近芳、李世济、梅葆玖、谭元寿、张春华、叶少兰、刘长瑜、景荣庆、吴钰璋、梅葆玥、王树芳、于魁智、张学津、孙毓敏、马长礼、俞大陆、张曼玲、马玉璋等(中国京剧院、天津京剧团、战友京剧团和北京京剧院共130人)和台湾的郭小庄、王海波及香港名票李尤婉云等,阵容硬整,剧目众多。
剧目有:
《铡美案》(王海波,于魁智,尚明珠)
《红鬃烈马》(于魁智,许嘉宝等)
《四郎探母·交令出关》(于魁智等)
《徐母训子》(王晶华,于魁智)
《文昭关》(于魁智)
《打金砖》(于魁智)
《群借华》(张学津,孙岳,叶少兰,景荣庆)
《穆桂英挂帅》(梅葆玖)
《玉堂春》(李世济)
《霸王别姬》(郭小庄,景荣庆)
《淮河营》(张学津)
《黄金台》(马长礼)
《借扇》(董文华)
《洪羊洞》(孙岳)
《红娘》(孙毓敏)
《红楼二尤》(孙毓敏)
《金玉奴》(孙毓敏)
《霍小玉》(孙毓敏)等。
1993年5月12日,农历癸酉年闰三月廿一日:中国京剧院首次赴台演出第一场
中国京剧院赴台演出团一行97人首次赴台湾演出,他们受《中国时报》和传大艺术公司的邀请,在台北国父纪念馆演出,此为赴台演出第一场。
演出剧目
《杨门女将》(杨秋玲饰穆桂英,冯志孝饰寇准,寇春华饰王辉,刘琪饰杨文广,刘学钦饰采药老人,孙少东饰张彪,陈真治饰孟怀远,司骍饰杨洪,王晶华饰佘太君,孙岳饰宋王,林燕饰杨七娘,李嘉林饰王文,王望蜀饰柴郡主,孙元意饰焦廷贵,张宏逵饰王翔)
1993年5月15日,农历癸酉年闰三月廿四日:中国京剧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四场
中国京剧院赴台演出团一行97人首次赴台湾演出,他们受《中国时报》和传大艺术公司的邀请,在台北国父纪念馆演出,此为赴台演出第四场。
演出剧目
《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袁世海饰曹操,冯志孝饰孔明,孙岳饰鲁肃,江其虎饰周瑜,袁小海饰关羽,寇春华饰蒋干,陈真治饰黄盖,高牧坤饰赵云)
1993年5月21日,农历癸酉年四月初一日:中国京剧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八场
中国京剧院赴台演出团一行97人首次赴台湾演出,他们受《中国时报》和传大艺术公司的邀请,在台南市立文化中心演出,此为赴台演出第八场。
演出剧目
《龙凤呈祥》(甘露寺·美人计·回荆州·芦花荡)(冯志孝饰前乔玄、后鲁肃,杜近芳饰孙尚香,于魁智、孙岳分饰刘备,袁世海饰张飞,王晶华饰吴国太,陈真治饰孙权,俞大陆饰赵云,于万增饰周瑜,寇春华饰乔福)
1993年5月25日,农历癸酉年四月初五日:中国京剧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十一场
中国京剧院赴台演出团一行97人首次赴台湾演出,他们受《中国时报》和传大艺术公司的邀请,在台北市立社教馆演出,此为赴台演出第十一场。
演出剧目
《杨门女将》(杨秋玲饰穆桂英,冯志孝饰寇准,寇春华饰王辉,刘琪饰杨文广,刘学钦饰采药老人,孙少东饰张彪,陈真治饰孟怀远,司骍饰杨洪,王晶华饰佘太君,孙岳饰宋王,林燕饰杨七娘,李嘉林饰王文,王望蜀饰柴郡主,孙元意饰焦廷贵,张宏逵饰王翔)
1993年5月26日,农历癸酉年四月初六日:中国京剧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十二场
中国京剧院赴台演出团一行97人首次赴台湾演出,他们受《中国时报》和传大艺术公司的邀请,在台北市社教馆演出,此为赴台演出第十二场。
演出剧目
《狮子楼》(俞大陆饰武松,俞雷饰西门庆,马建华饰周天)
《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于魁智、孙岳分饰诸葛亮,李嘉林饰马谡,陈真治饰司马懿,刘学钦饰王平,司骍、吕昆山饰老军)
1993年5月29日,农历癸酉年四月初九日:中国京剧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十五场
中国京剧院赴台演出团一行97人首次赴台湾演出,他们受《中国时报》和传大艺术公司的邀请,在台北市社教馆演出,此为赴台演出第十五场。
演出剧目
《龙凤呈祥》(甘露寺·美人计·回荆州·芦花荡)(冯志孝饰前乔玄、后鲁肃,杜近芳饰孙尚香,于魁智、孙岳分饰刘备,袁世海饰张飞,王晶华饰吴国太,陈真治饰孙权,俞大陆饰赵云,于万增饰周瑜,寇春华饰乔福)
二、国民政府将领、直隶省长孙岳:(1878-1928)民国将领,曾任国民军副总司令兼第三军军长,直隶督办兼省长。
孙岳字禹行,高阳县西庄村人,是明末兵部尚书孙承宗之后,他的父亲孙迈唐勤俭躬耕,使家道小康。孙岳被父亲送到外祖父家,托当地名师常鹤苓发蒙,使他得以安心就读。他才华出众,也曾想走制艺科举之路,1902年去保定参加院试,中秀才。后见清庭腐败,渐生反清意识。孙岳为人行侠好义,曾因杀了一地痞,到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 1904年,保定武备学堂招生,孙岳身披袈裟应试,因成绩优秀被录取,毕业后入清第三镇任炮兵排长,后任三等参谋。1907年他又入保定军官学堂速成科二期进修,毕业后仍回第三镇任二等参谋兼将校研究所教官。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他被任命为北伐军第一军司令,反袁失败后,被迫四处逃亡。1917年孙岳重新回到保定,凭借与曹锟的旧关系,任北洋第三师教导团团长。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孙岳兼任直隶义勇军总司令。第一次直隶战争爆发后,孙岳任直军西路司令,率部与彭寿莘抵御奉军张景惠部,为战争胜利立下了功劳。1924年9月9日,孙岳和冯玉祥在北京南苑就推翻曹吴政权举行秘密会谈,后称“草亭密议”结成了政变同盟。
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后,冯玉祥向曹锟建议让孙岳的第十五混成旅来拱卫北京,孙岳得以任北京警备副司令之职。10月22日,冯、孙二军会合之后占领车站、电报局、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北京政变”。1924年1月,孙岳所部攻占了保定缴获了大批直军枪械,使军队得以迅速扩充,很快达三万余众。国民军三军配合国民军二军在河南打败了吴佩孚的残余势力,北京段祺瑞政府任命胡景翼河南督办,孙岳为省长。
1925年3月,孙岳国民军三军被逼让出直隶保定、大名地区。国民军三军被迫向河南开动。1925年孙岳率部东归在国民军一、二军的帮助下,打败了李景林。孙岳就任了直隶督军兼省长。1926年初,冯玉祥通电下野,孙岳曾一度代理国民军总司令,抵抗奉直军阀的联合围剿。
中外反动势力的围剿,使国民军被迫撤离京津,4月中旬,孙岳随军退到包头,9月抱病参加五原誓师,不久就赴上海就医。1928年5月27日病故,终年51岁。

孙岳墓位于海淀区温泉镇北京胸科医院院内。 2003年被北京市政府公布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已故国务院机关纪检组组长孙岳,1925年生,山西省夏县人。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后,在山西夏县游击队、山西政治保卫第三支队、山西新军213旅59团任宣传员,1940年至1945年先后在太岳区一纵队教导大队青训队、太岳军区陆军中学、陕甘宁边区抗大七分校学习。1945年6月后历任中央办公厅机要处译电员、副股长,机要室秘书,1949年10月后,历任政务院总理办公室秘书,中央书记处一办研究员,国务院总理办公室秘书,国务院总理值班室秘书。1968年11月至1972年6月任北京南口机车厂党委常委、军代表,1972年6月后任国务院办公室值班室主任,秘书局局长,秘书长助理。1985年1月至1989年9月任国务院机关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期间开始担任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大事记编写组》组长,1989年10月离职休养。因病医治无效,于2003年4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