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登霄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蔡登霄(?—1950),回族,原籍平凉县。民国18年(1929)陕甘大旱,田禾颗粒未收,造成年馑。因生活所迫,他跟随父亲离开家乡,在陕甘边区漂泊度日,后定居于正宁县五顷原龙嘴子村,靠开荒地维持生计。

蔡登霄的父亲原是平凉清真寺的阿訇,为人忠厚,办事热心,在回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到正宁定居后,仍以阿訇身份为回民们传经,开展宗教活动,吸引了一批伊斯兰教徒聚居于此。蔡登霄自幼随父亲诵经,深受其影响,也是一位伊斯兰教的忠实信徒。20岁那年,父亲逝世了,他挑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担,并以顽强的毅力开荒生产过日子,使全家的生活境况逐渐改善。因为他在劳动之余喜欢帮助他人,所以村上乡亲邻里之间大小事情都喜欢找他合计,让他决策。由于他威信高,又能诵经,不久便接任阿訇。1931年,刘志丹、谢子长带领红军游击队在五顷原一带开展革命活动,他主动接近革命队伍,接受宣传教育,并向广大回族青年传播革命思想。他支持王世英、王世平等回族青年组建了回民游击队,配合他们进行革命活动,并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开展民族统战工作。1934年,他与阿訇马生福一起受党组织委托,妥善解决了对国民党驻军马鸿逵部骑兵营作战死伤人员和俘虏的处置问题,动摇了马部军心。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马鸿逵部未再骚扰,其中一个班后来还倒戈起义。同年,他还和马生福巧施妙计,将被敌军围困在清真寺内的中共新正县一区区委书记郭廷藩、回民游击队队长马全德安全转移,保护了革命干部。

1941年,陕甘宁边区回民抗日救国协会派人来关中指导成立关中分区回民抗日救国分会,蔡登霄以其声望和功绩当选为会长。1946年,被新正县第三届参议会选为常驻议员,与林伯渠、李鼎铭等19人被选为陕甘宁边区第三届政府委员会委员,还被选为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候补参议员。1948年10月,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少数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至解放。1950年,病逝于平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